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天台與諸宗之對論=Argument between Tiantai School and Others in Buddhism
作者 陳英善 (著)
版本項1
出版日期2023.03.15
頁次440
出版者法鼓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ddc.com.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叢書名中華佛學研究所漢傳佛教論叢
叢書號7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天臺宗; 佛教教理; 文集
摘要  天台教義富含辯證張力,陳英善教授繼《華嚴與諸宗之對話》後,以《天台與諸宗之對論》呈現天台宗更加精嚴的辯論哲理。論述範圍跨越古今,從中國南北朝至現代,共有十二篇。

  從時間上劃分,約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南北朝至隋、唐佛教為主,主要論述天台教觀的建構,實與南北朝佛教諸論師的對論有著密切關係;第二部分,以宋、明、清為主,呈現天台教觀與諸宗的對論,主要論述天台與禪宗、淨土宗等的關係。第三部分則以現代為主,藉由與現代學者的對論,彰顯天台教觀於當今學術界的意義,也顯示天台教觀頗富辯證的特色。

  藉由天台教觀與各宗的對論,可以深入了解經教與實修為何是一體兩面,並透過「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三觀,照見萬物的緣起實相,妙悟諸佛智慧。
目次漢傳佛教論叢序
〔自序〕學無止盡
導讀

第一篇 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時代背景 ──南北朝佛學思潮對智者之激發
一、前言
二、二諦問題
三、佛性問題
四、染淨問題
五、結論

第二篇 論「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台判教體系
一、前言
二、從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台判教體系
三、從五味半滿相成顯《法華經》教相之特色
四、從五味半滿相成破南北論師判教之偏失
五、結語

第三篇 從「開權顯實」論法華之妙
一、前言
二、權法的被提出
三、權實法之關係
四、權實法之內容
五、法華妙之所在
六、結語

第四篇 慧思與智者心、意、識說之探討
一、前言
二、慧思對心、意、識之看法
三、智者對心、意、識之看法
四、《大乘止觀法門》之心、意、識
五、結語

第五篇 永明禪師對天台「六即」之運用
一、前言
二、天台「六即」涵義
三、永明於六即之運用
四、結語

第六篇 慈雲遵式於天台止觀之運用
──以食觀法為主
一、前言
二、天台之食觀法
三、慈雲遵式之食觀法
四、結語

第七篇 大慧禪師對智者大師悟境之看法
一、前言
二、大慧禪師對智者大師悟境之看法
三、大慧禪師對天台一心三觀之看法
四、結語

第八篇 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質及其定位問題
一、前言
二、智旭思想之特質
三、智旭思想之定位

第九篇 從「明心見性」論聖嚴禪法與天台止觀
一、前言
二、中華禪的明心見性
三、從天台看明心見性
四、結語

第十篇 天台中道觀與根機之關係
一、前言
二、中道觀與根機
三、中道觀之實踐
四、結語

第十一篇 評〈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
一前言
二、〈楊文〉對《陳書》實相之謬解
三、〈楊文〉將智者定位為二元與一元相互吊詭的創生論之謬判
四、〈楊文〉性惡論述之謬論
五、結論
六、餘論

第十二篇 對中村元《東洋人の思惟方法》中有關思惟模式和中國佛教之析判
一、前言
二、中村元的基本預設
三、中村元所理解的中國佛教
四、結語

〔拉頁〕附錄:天台五味(五時)簡表
ISBN9789575989828 (平裝)
點閱次數25
建檔日期2024.06.30
更新日期2024.06.3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060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