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改字本《十誦比丘尼戒本》研究——兼論“詞匯替換”作為佛經編輯方式
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閱讀本文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敦煌改字本《十誦比丘尼戒本》研究——兼論“詞匯替換”作為佛經編輯方式
作者 劉丹 (著)
出處題名 文獻=The Documentation
卷期n.1
出版日期2014
頁次93 - 108
出版者中國國家圖書館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敦煌; 戒律; 詞匯替換; 編輯方式; 藏外文獻
摘要傳世的《十誦比丘尼戒本》是沙門法穎從《十誦律》中輯出的,南北朝時主要流傳于南方,敦煌文獻中存量頗少。前人研究敦煌律藏時,往往僅以法穎本為據,定名、敘錄及后續研究多有未善。大谷2-26號是一種古佚《十誦比丘尼戒本》,西本龍山以為鳩摩羅什所譯,陳寅恪等均曾質疑,迄無定論。系統調查可知,敦煌文獻中說一切有部的比丘尼戒本多與大谷2-26號同屬一書。新發現的抄本共有17號,其中8號(片)可綴合為3組。敦煌本的共戒改寫自鳩摩羅什譯《十誦比丘戒本》,改造方法是將其中涉及性別的詞匯對換。敦煌本《十誦比丘尼戒本》集中抄寫于西魏前后。北周武帝滅佛后,敦煌本的傳播鏈條中斷,南方的法穎本成為《十誦律》系統通行的尼戒本。
目次一、前人的研究
二、新卷的發現
(一)北敦10616號
(二)文遺19+文遺18號
(三)斯12534+斯9114號
(四)北敦16179A+D+B+C號
(五)東山65號
三、編輯方式
(一)波羅夷法
(二)僧殘法
(三)舍墮法
(四)波夜提法
(五)眾學法
(六)七佛通偈
四、寫卷的歷史
(一)抄寫的年代
(二)纂輯與傳抄
(三)古本的亡佚
五、余論
ISSN10000437 (P); 10000437 (E)
點閱次數47
建檔日期2024.07.08
更新日期2024.07.0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 1995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doi:10.6681/NTURCDH.DB_DLMBS/Collection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0963
題名
敦煌改字本《十誦比丘尼戒本》研究——兼論“詞匯替換”作為佛經編輯方式
作者
劉丹 (著)
說明
請將校正的建議,填寫於下方,若有參考網址請一併提供,感謝您!
*
聯絡資訊:
姓名
*
信箱
*
電話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