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佛教供養與政治宣傳——敦煌莫高窟第156窟供養人畫像研究 |
|
|
|
作者 |
沙武田 (著)
|
出處題名 |
中原文物=Relics from Central Plain
|
卷期 | n.5 |
出版日期 | 2020 |
頁次 | 116 - 126 |
出版者 | 《中原文物》 編輯部 |
出版地 | 鄭州, 中國 [Zhengzhou,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敦煌英高窟; 156窟; 歸義軍政權; 張議潮; 供養人畫像; 政治宣傳 |
摘要 |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是歸義軍首任節度使張議潮的功德窟,窟內前室和主室各壁及窟頂為經變畫,還有張議潮夫婦出行圖,著名的《莫高窟記》也書寫于此窟,該洞窟在敦煌石窟和歸義軍歷史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供養人畫像多達26身,張議潮重復出現4次,張議潮兩個兒子出現3次,宋國夫人出現3次,其他人各出現1次,這種現象在敦煌石窟中無先例可尋,即使是佛教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中也極為罕見,實是佛教藝術史上的重要例證。如果把張議潮功德窟的營建和張議潮個人在歸義軍時期的政治表現作有機的結合,則可以理解為什么第156窟供養像如此奇葩表現的原因,實是張議潮通過佛教手段進行個人政治宣傳的重要方式,也是張議潮強調自己在歸義軍政權中不可動搖的圖像印證,是其"束身歸闕"到長安后依然對歸義軍政權間接實施影響的圖像記憶。 |
目次 | 一洞窟概況 1. 甬道 2. 主室西壁龕下 3. 主室東壁門上 4. 出行圖 二張議潮家族成員供養像考察 1. 張議潮。 2. 張議潮的夫人們。 3. 張議潮父母。 4. 張議潮的兒子們。 5. 張議潮的兄弟姐妹們。 6. 張議潮的侄輩。 7. 張議潮的女兒們。 三供養人畫像表達的政治意義 四利用佛教對歸義軍政權統治的加強 1. 張議潮早期的佛教信仰 2. 張議潮在歸義軍時期與高僧大德之關系 3. 張議潮對佛教的利用 4. 張議潮入京后通過佛教對歸義軍的左右和影響 五結語 |
ISSN | 10031731 (P); 10031731 (E) |
點閱次數 | 26 |
建檔日期 | 2024.07.11 |
更新日期 | 2024.07.1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