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從空入有:論華嚴宗對中觀學的繼承與改造——以《肇論中吳集解令模鈔》為例 |
|
|
|
作者 |
丁建華 (著)
|
出處題名 |
中華文化論壇=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
卷期 | n.10 |
出版日期 | 2015 |
頁次 | 144 - 150 |
出版者 | 中華文化論壇編輯部 |
出版地 | 成都, 中國 [Chengdu,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肇論集解令模鈔》; 晉水凈源; 物不遷論 |
摘要 | 《肇論集解令模鈔》是宋代華嚴中興教主晉水凈源的作品,是對《肇論中吳集解》的再注釋,后者雖然不是凈源所著,但卻是他理解《肇論》的重要思想來源,故以此二書來考察凈源是如何理解《肇論》的,并在闡釋的過程中對于中觀學又是如何繼承與改造的。基于真如宗與般若宗的立場及機宜不同,僧肇與凈源在觀"不遷"上形成種種差別:僧肇的能觀為般若,凈源之能觀為真心,兩者皆非有非無,但是在論述過程當中,僧肇與凈源根據機宜分別強調了非有與非無的一面,僧肇多以遮遣諸法自性為要,凈源則更樂于肯定空性之真、常。兩者所要遣除的對象也有差別,僧肇以遣除凡夫的虛妄分別為主,凈源則認為二乘滯空故示"不遷"。之所以所破不同,原因在于真心與般若的所觀不同,兩者都以真諦"不遷"為所觀,但是僧肇與凈源闡發的真諦各有偏重,僧肇偏重于自性空,凈源偏重于空性真、常,其理論基礎在于兩者的二諦觀不同,僧肇以能觀的凡、圣差別建立二諦,凈源則以性相區分二諦。僧肇之所以依凡圣立二諦,是希望通過對作為真諦的"不遷"的論述,揭示諸法無自性,昭示空義;凈源則以性不遷而依持因行、果報不遷,立修者之信愿。 |
目次 | 一、引言 二、“不遷”之能觀-真心與般若 (一)真心與般若 (二)真心與般若的不同偏向 (三)真心與般若的不同所破 三、“不遷”之所觀-真諦 (一)所觀差別之根據—二諦差別 (二)所觀差別之歸結—理與行 四、總結 |
ISSN | 10080139 (P) |
點閱次數 | 5 |
建檔日期 | 2024.08.22 |
更新日期 | 2024.08.2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