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唐《金光明最勝王經》及經變在敦煌的興起及其原因分析 |
|
|
|
作者 |
張延清 (著)
|
出處題名 |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
卷期 | n.3 |
出版日期 | 2019 |
頁次 | 95 - 104 |
出版者 | 西藏大學學報編輯部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吐蕃; 金光明經及其經變; 絲路文明 |
摘要 | 墀松德贊之世,大力興佛,以佛教意識形態治理,從印度延請高僧寂護、蓮花生大師入藏,建寺度僧,設立譯場,既而從印度、漢地、于闐等地請來高僧翻譯佛經,大興佛法。墀松德贊及其后繼者不僅在本土弘佛,還不遺余力地下令在吐蕃治下的絲路沿線傳抄、讀頌佛教經本。在統治階層的大力提倡下,一時間藏、漢兩文的《金光明最勝王經》成為絲綢之路上廣泛流行的佛教經本。由于受統治階層和普通百姓的雙重推動,《金光明最勝王經》由"經"入"畫",首先被繪制在莫高窟中唐洞窟158窟中,及至后期,甚至出現了154窟一窟兩鋪金光明最勝王經變的特例。結合吐蕃時期絲綢之路上的政治格局和歷史事實,文章認為以護世、護法為宗旨的《金光明最勝王經》非常貼合統治階層的意愿,更貼近普通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寧生活的普遍愿望,這是此經成為絲綢之路上流傳最廣的五部佛經之一的主要原因,也是此經變繼中唐之后,在晚唐及宋代繼續流行的主要原因。 |
目次 | 一、墀松德贊時期《金光明最勝王經》及其經變在絲綢之路的傳播 二、后墀松德贊時期金光明最勝王經及其經變在敦煌的流行 三、吐蕃時期《金光明最勝王經》在絲綢之路廣泛傳抄歷史原因分析 結語 |
ISSN | 10055738 (P); 10055738 (E) |
點閱次數 | 10 |
建檔日期 | 2024.09.12 |
更新日期 | 2024.09.1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