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概念與命題
作者 長崎法潤 (著) ; 順真 (著) ; 方嵐 (著)
出處題名 世界哲學=International Philosophy Today;World Philosophy
卷期n.3
出版日期2016
頁次145 - 159
出版者哲學研究雜誌社
出版者網址 http://philosophy.cass.cn/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概念; 命題; 量論; 遮詮; 佛教
摘要概念與命題,不僅是人類經驗生活的基本要素,更是東西方文化構造哲學宗教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的理性基礎。本文從印度哲學入手,全面詳盡梳理出大乘佛教量論體系的創始者陳那、大乘佛教量論體系集大成者法稱及其后學們的遮詮理論與歷史演進,細密深透地展示了歐洲文化之外關于概念與命題的一套完備理論,不僅對佛教量論認識論研究本身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對于東西方哲學宗教認識論-邏輯學之比較研究不無一定的啟迪作用。
目次一、概念的實在性與非實在性
(一)勝論派的普遍實在論
(二)對一般者之實在的否定·遮詮論
(三)法稱
(四)“種的觀念”與實在
二、遮詮論的分類
(一)三種遮詮論
1. 否定性遮詮
2. 肯定性遮詮
3.“對象之影像”
4. 亦否定亦肯定的apoha理論
三、晚期佛教的apoha遮詮論
(一)寶稱的apoha遮詮論
(二)被否定所限定的肯定
(三)apoha遮詮論的批判與反論之一
(四)apoha遮詮論的批判與反論之二
四、肯定命題、否定命題#xref_id=412#
(一)三種肯定命題
1. ayogavyavaccheda(=非排除關系)
2. anyayogavyavaccheda(=交互排除關系)
3. atyantāyogavyavaccheda(=終竟排除關系)
(二)內容
(三)肯定命題理論與apoha遮詮理論
(四)對耆那教邏輯學的影響
(五)否定命題
1. 否定命題如下的兩種劃分
(1)paryudāsa(=名辭之否定)
(2)prasajyapratis·edha(命題之否定)
ISSN16714318 (P); 16714318 (E)
點閱次數9
建檔日期2024.09.18
更新日期2024.09.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367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