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普陀山佛教史
作者 釋會閑 (著) ; 景天星 (著)
版本項1
出版日期2024.07.01
頁次459
出版者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出版者網址 http://www.zhbc.com.cn/zhsj/fg/home/home.html
出版地北京市,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此為簡體中文書
關鍵詞佛教史; 普陀山
摘要觀音信仰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在佛教中國化過程中,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普陀山逐漸被認為是觀音菩薩的根本應化道場,並形成“一山特起萬山朝”之觀音道場信仰格局。本書運用歷史學、文獻學、哲學、宗教學、社會學以及田野調研的方法,將普陀山佛教放在中國佛教歷史演變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從普陀山開山開始,以觀音信仰第一聖地的形成為思考焦點,以淵源和流變為核心線索,圍繞佛教制度、地理交通、宗派高僧、宗風闡揚、山志編撰、神聖空間、朝山信仰等展開系統研究,梳理出宋、元、明、清、民國等不同朝代普陀山佛教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階層的相互關係及其基本脈絡和基本特點,深入分析了普陀山神聖空間的生成邏輯和內在理路,全景式再現了普陀山佛教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
目次序一 李利安 1
序二 溫金玉 1
緒論 1
第一節 普陀山概況 1
第二節 研究述評 4
第三節 研究思路、方法與內容 11
第四節 創新與意義 13
第一章佛教的傳入與普陀山開山 15
第一節 佛教初傳浙江 15
第二節 佛教傳入普陀山的傳說與觀點 23
第三節 普陀山開山:慧鍔與新羅礁 48
第四節 佛經記載與東亞海洋航線 63
第二章 宋代普陀山佛教 75
第一節 宋代佛教政策與佛教轉型 75
第二節 宋代普陀山政治、交通與佛教 84
第三節 宋代普陀山宗派、宗風與高僧 95
第四節 宋代普陀山神聖空間的初步建構與朝山信仰 109
第三章 元代普陀山佛教 125
第一節 元代政權與普陀山佛教 125
第二節 元代普陀山宗派、高僧與對外文化交流 134
第三節 盛照明與普陀山第一部山志 150
第四節 多寶塔與漢藏佛教文化融合 159
第五節 元代文人士大夫的普陀山信仰 166
第四章 明代普陀山佛教 181
第一節 明代佛教政策與信仰轉向 181
第二節 明代政權與普陀山佛教興衰 194
第三節 明代普陀山佛教宗派和高僧 212
第四節 明代普陀山山志 230
第五節 明代普陀山神聖空間的繼續建構 247
第六節 明代普陀山朝山信仰 266
第五章 清代普陀山佛教 289
第一節 清代佛教制度和世俗化進程 289
第二節 清代普陀山佛教興衰 299
第三節 清代普陀山佛教宗派、宗風與高僧 315
第四節 清代普陀山山志 328
第五節 清代普陀山神聖空間的全面建構 347
第六節 清代普陀山朝山信仰 360
第六章 民國普陀山佛教 373
第一節 民國佛教政策和普陀山佛教 373
第二節 民國普陀山高僧與宗風 384
第三節 民國普陀山志書 396
第四節 民國普陀山的神聖空間與朝山信仰 408
參考文獻 423
後記 457
ISBN9787101163971 (精裝)
點閱次數19
建檔日期2024.12.08
更新日期2025.02.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654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