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昱仰 (著)
|
出處題名 |
圓光佛學學報=Yuan Kuang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43 |
出版日期 | 2024 |
頁次 | 33 - 100 |
出版者 | 圓光佛學研究所=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ykbi.edu.tw/
|
出版地 | 桃園縣, 臺灣 [Taoyuean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觀音菩薩; 金剛經; 般若融心論; 幽溪傳燈; 一念三千 |
摘要 | 作為一部幽溪傳燈十大功業的作品,《般若融心論》並未收 錄在藏經之列,然而有幸的是,透過印光大師刊印的文本得以一 窺全貌,「約四教以釋之,而會歸於圓教」,其判釋可謂相當契 切。本文研究後發現,《般若融心論》能具體而微地表露出傳燈 有門菩薩的性格,在此鮮明的性格之下,天台四教八法的進路, 呈現金剛般若的另一種詮釋特色。在此基礎上,本文又徵引《幽 溪別志》、《幽溪文集》等傳燈著作為文證,或可以用四意消文、 五重玄義的方法學析解此論,本文提出此論是一部以四意消文釋 解《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經句的作品,透過五重玄義 的再析解,此論展現般若經典與天台教觀的融合,而從般若到融 心的理路,則充分體現天台一念三千的思想。 |
目次 | 一、前言 二、傳燈的生平功業與《般若融心論》的請法緣起 (一) 傳燈的生平功業 (二) 此論的請法緣起 三、傳燈《般若融心論》四教八法與《金剛經》經句交參之結構 (一) 引天台四教為經分述行相 (二) 引經證八法為緯交涉台教 四、四意消文及五重玄義與此論之反思 (一) 反思此論與四意消文的隱顯關係 (二) 反思此論之五重玄義的意涵 (三) 從般若到融心的進路再反思 五、結論 |
ISSN | 16086848 (P) |
點閱次數 | 108 |
建檔日期 | 2024.12.11 |
更新日期 | 2024.12.1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