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圓測對「一闡提」的詮釋模型 ― 來自於「如來神力說」之張力 |
|
|
|
作者 |
楊得煜 (著)=Yang, De-yu (au.)
|
出處題名 |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hilosophical Review
|
卷期 | n.66 |
出版日期 | 2023.10 |
頁次 | 47 - 78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NTU Philosophy Department |
出版者網址 |
http://review.philo.nt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圓測; 一闡提; 種姓; 如來神力; 《楞伽經》 |
摘要 | 東亞佛教在救濟論的議題上,「闡提亦得成佛」,即「皆成說」,屬於非常強勢的觀點。在過去一世紀以來,學界亦普遍將圓測的唯識思想歸屬於此型態。根據《解深密經疏》,支持「皆成說」之存有論之基石是:「佛性」與「如來神力」。此基石的核心文獻分別來自於《涅槃經》與《楞伽經》。筆者將前者稱之為「闡提佛性說」;後者稱之為「如來神力說」,此二模型如同「皆成說」的鳥之雙翼。過去數十年來,學者們開始反省將「圓測唯識思想」歸屬於「皆成說」之型態,他們針對「闡提佛性說」進行了挑戰;反觀「如來神力說」,目前尚未有學者針對此議題進行分疏。筆者此文進路是:考察在「如來神力說」之張力下,「圓測對於『一闡提』的詮釋模型」;目的是:「解釋『如來神力』與『無姓有情』,二者在存有論上之關係」;結論是:在佛教救濟論上,圓測已受到玄奘唯識一系的影響,將涅槃因從「如來神力」移轉至「本有無漏種」;「闡提」、「無性」等概念,在東亞佛教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多層次的內涵。 |
目次 | 壹、前言 50
貳、難解或不可解:來自於「如來神力說」之張力 53 一、皆成說:涅槃性即「如來神力」53 二、五姓說:如來神力,亦無自在 57
參、圓測的會釋策略之重建 59 一、圓測:區分出「三種無性」60 二、來自慧沼的線索:「涅槃因」即「法爾無漏種」63 三、圓測:無姓有情,僅有新熏無漏種 70
肆、結語 70
|
ISSN | 10158995 (P) |
點閱次數 | 28 |
建檔日期 | 2025.01.17 |
更新日期 | 2025.01.1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