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楊富學 (著)=Yang, Fu-xue (au.)
|
出處題名 |
世界宗教文化=The Religious Cultures in the World
|
卷期 | n.6 |
出版日期 | 2023 |
頁次 | 158 - 165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iwr.cass.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唐僧取經圖; 西夏; 元代; 敦煌石窟; 白衣秀才; 生金棍 |
摘要 | 在河西走廊西端石窟中發現有 6 幅《唐僧取經圖》,分別見於榆林窟第 2 窟、第 3 窟、東千佛洞第 2 窟和文殊山古佛洞,長期被公認為西夏遺物,其實這些石窟都營建於元代晚期。六幅取經圖中的孫悟空皆為猴王形象,與宋、金、西夏時代的“白衣秀才”形象迥然不同,卻契合元雜劇中手持生金棍的猴子形象。在宋金《唐僧取經圖》中,孫悟空只是唐僧的配角,可有可無;元雜劇中的孫悟空成為必不可少的關鍵人物,與唐僧、白馬構成較固定的搭配;明小說中的孫悟空成為絕對的主角,與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馬構成固定的搭配。由元雜劇、繪畫、雕塑與壁畫的高度一致性可證敦煌的《唐僧取經圖》皆為元代之物,與西夏沒有多少干係。 |
目次 | 一、孫悟空形象的早期型態 159 二、元代藝術中的孫悟空形象 160 三、從孫悟空形象看敦煌石窟《唐僧取經圖》的時代 163 四、結論 165 |
ISSN | 10076255 (P); 10076255 (P) |
點閱次數 | 24 |
建檔日期 | 2025.02.05 |
更新日期 | 2025.02.1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