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中土法華注疏中的音樂供養觀及其影響
作者 何劍平 (著) ; 蕭龍 (著)
出處題名 世界宗教研究=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卷期n.8
出版日期2023
頁次30 - 48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
出版者網址 http://iwr.cass.cn/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法華注疏; 音樂; 供養; 影響
摘要音樂供養是法華信仰的表現形式之一,自東晉以還,中土法華注疏在宣説、注釋《法華經》中與音樂供養有關之文獻時形成音樂供養觀,集中體現在對兩類名義的認識:一是樂神緊那羅王和乾闥婆王所奏法樂的名目及內容;二是關於音樂與供養之關係。認為,緊那羅王、乾闥婆王皆屬帝釋之執樂神,所奏樂為法樂,主要宣説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三乘教行之內容,至唐開元以後,由於受到中國古代傳統音樂觀之明辨雅鄭、從社會政治角度對音樂認識的影響,《法華經》注疏者將樂神緊那羅王和乾闥婆王視為"清歌雅樂眾"和"勝芳列樂眾",而將供養音樂分為真正之樂和邪淫之樂,並將之與中土所謂邪樂(鄭衛新聲等樂)與正樂(大夏、大韶等古樂)作比。造成此種現象蓋緣於中土淨土宗、禪宗所推行的佛教通俗化趨向和唐代俗樂之興盛對佛教"歌詠頌法以為音樂"理論的衝擊和影響。出於對唐開元前後講經唱導師因對民間歌曲之廣泛利用而致使佛教音樂"雅正全乖"、漸失純正性之憂慮,天臺宗尤為強調出家僧眾音樂供養者的自身素質,並在法華注疏中予以討論。此種表現於法華注疏中的音樂供養觀影響到變文或講經文的撰作,俄藏符盧格編三六五號《妙法蓮華經講經文(二)》可為代表,其崇尚佛國諸天伎樂,排斥世間鄭衛之音的傾向,表明在北宋以來,雅樂意識逐步加強的態勢在講經文中的反映。
目次一、中土《法華注疏》中所呈現的音樂供養觀 30
(一)從「法樂」到「清歌雅樂」31
(二)對音樂用以供養的態度 35

二、唐代《法華注疏》音樂供養觀變化之背景 41
三、對《法華經》講經文及法華變相的影響 43
四、結論 47
ISSN10004289 (P); 10004289 (E)
點閱次數30
建檔日期2025.02.05
更新日期2025.02.1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834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