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關於《般若波羅蜜經》的編撰史問題——多元中心的擴展模式 |
|
|
|
作者 |
宗玉媺 (著)
|
出處題名 |
臺大佛學研究=Taiwan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48 |
出版日期 | 2024.12 |
頁次 | 1 - 64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出版者網址 |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甚深; 燈芯; 譬喻; 三三味; 空性 |
摘要 | Edward Conze 在《般若經》編撰史的研究指出《八千頌般若經》前二品是最早成立的部分,其他品章則是圍繞著此二品逐漸發展出來。聖解脫軍在《現觀莊嚴論釋》中則透露了第四現觀三品章—〈空品〉、〈恆河天女品〉以及〈方便品〉—的關係。〈空品〉從早期佛陀對緣起的說法出發,嘗試為五蘊建立與涅槃相似的屬性,〈恆河天女品〉以及〈方便品〉協力為〈空品〉關於五蘊和涅槃等同的說法各自建立合理性以及對菩薩觀修的涵義,這些內容呈現此三品努力地建立五蘊真正本質的說法,在在顯示它們對「空性」一詞的無知。它們應編撰於在「空性」一詞形成前,屬於《般若經》初期發展的階段。若是如此,就不單如Conze 指出的《般若經》前二品是其他品章成立及發展的核心,還有圍繞著〈空品〉發展出〈恆河天女品〉以及〈方便品〉的內容。若是這樣,《般若經》的編撰應該不只有一個核心,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核心,其他品章內容應該也像〈空品〉那樣,以一品為核心將其他品章的內容編撰在一起。 |
目次 | 壹、前言 2 貳、聖解脫軍的《現觀莊嚴論釋》 5 參、〈空品〉「甚深」的段落 10 肆、〈空品〉與〈恆河天女品〉的關係 15 伍、〈恆河天女品〉對〈空品〉「甚深」段落的補充 19 陸、〈空品〉與〈方便品〉的關係 25 柒、〈方便品〉對〈空品〉「甚深」段落的補充 27 捌、結論 31 略號及引用書目 36 附錄 41 |
ISSN | 10271112 (P) |
點閱次數 | 29 |
建檔日期 | 2025.05.08 |
更新日期 | 2025.05.0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