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李世偉 (著)
|
出處題名 |
現代佛教學會通訊=Newsletter for Modern Buddhism Association
|
卷期 | v.17 |
出版日期 | 2004.12 |
出版者 | 現代佛教學會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觀世音菩薩; 感應 |
摘要 | 佛教在中國流傳了二千年的時間,其信仰遍佈南北各地,傳佈既深且遠,這樣沛然豐厚的影響究竟是什麼動力造成的?當然,歷代大小乘經典的大量譯出,佛教緇素與士大夫談佛論理的著作層出不窮,對佛教信仰與文化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對於廣大的庶民百姓而言,玄妙深邃的義理未免高遠難解,更能吸引他們注意與興趣的,應當還是那些佛菩薩的感應靈驗事蹟、因果輪迴報應故事,以及更具像的佛教繪畫、塑像等通俗藝術形式。
在佛教的感應事蹟中,有諸多的形式與可能,諸如誦經感應者、持咒感應者、持佛菩薩名號感應者,不一而足,其中最盛行、最為人所熟知的應當是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中國民間有謂「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觀世音信仰在民間的普及與盛行,是與這許多的感應事蹟不分的。甚而有之,佛教僧侶、居士、士大夫對於觀音感應事蹟的編纂輯錄有著高度的興趣,自東晉以降,不絕如縷,這對佛教文化與觀音信仰的推動起了極大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近來對此一課題有較深入探究者為林淑媛的《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及其宗教意涵》(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不過所研究的時代為六朝。有關臺灣地區者僅有闞正宗的<臺灣觀音道場的建寺傳奇初探>一文,研究成果有限,這對佛教文化與觀音信仰的理解不免有所缺憾,本文擬針對這些大量的觀音感應錄之製作、流通、體例、內容及相關的宗教意涵作一初步的探討,並就教於方家。 |
點閱次數 | 665 |
建檔日期 | 2005.05.09 |
更新日期 | 2021.06.2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