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學生皈依佛教信仰之歷程研究 -- 深度訪談分析
作者 彭昌義 (著)=Peng, Chang-yi (au.)
出版日期1992.06
頁次525
出版者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www.fju.edu.tw/#&panel1-2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心理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丁興祥=Ding, Xing-xiang
畢業年度80
關鍵詞大學生; 皈依=Take Refuge; 佛教信仰; 佛教心理學=Buddhist Psychology
摘要本研究是以本土化的立場對大學生皈依佛教信仰之歷程所做的深度訪談研究;且以偏向質性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為取向。目的在於了解與探討大學生佛教信仰皈依歷程的種種背景脈絡、影響因素及其皈依後的種種現象。研究方法是以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進行資料收集與了解。即以一些簡單的訪談項目為方向,但沒有設定其順序,也沒有標準化的訪談結構與內容。而是視訪談對象及訪談進行之脈絡而深入或發展這訪談研究的。且這些訪談項目不是由理論所產生的,而是在過程中自然產生的,且是在不同時期之訪談研究過程中逐漸改變與發展出來的。本研究在臺灣北部七所大學中選取研究對象,共訪問了45位個案(包括預訪的三位個案)。訪談研究自1990.11起至1991.10止。這約一年的訪談研究期中,概念之改變與發展約分為八個階段。訪談資料透過「訪談謄稿」、「分類分析」、「成份分析」及「學佛歷程之大事紀」等來整理。之後透過研究者在訪談研究期中建構或累積的概念進行詮釋。由本研究發現:個人的皈依歷程是一個動態的發展歷程;是與歷史、文化、社會這些大脈絡及個人人生際遇、生活經驗與心理歷程等都息息相關的現象。包括了:文化環境、民間信仰、教育、科學與理性的意識形態、社會現狀、個體的生長環境、個體社會網絡中的重要他人、家庭經驗與背景、社團、道場、學長、同參、學佛典範、個人成長過程中的苦悶經驗、無意義感、死亡衝擊與焦慮、自我統整與生命關懷的追尋歷程、個人信念、人生際遇、高峰經驗及生命性靈深處之啟發等等。本研究以五個「時期」來區分這些皈依的歷程。即:「學佛背景」、「接觸因緣」、「孕釀因緣」、「觸發因素」及「皈依後的歷程」等。然而這些「時期性」的慨念主要是為了幫助吾人方便了解皈依歷程的變化;但每個個體其皈依的生命史都是獨特而整理的漫長發展歷程。最後本研究建議未來有必要繼續做更深入的質的個案研究。尤其是對個人之生命史與宗教生命史做發展性的個案研究,或針對特定人物從事心理傳記的研究。且研究對象可以擴大到非大學生的世界。
點閱次數1122
建檔日期2005.07.22
更新日期2016.08.1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2594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