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之演進:王安石之融通儒釋及程朱學派之排佛反王
作者 蔣義斌
出版日期1984
出版者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 臺灣 [Taipei,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宋晞;蔣復璁
畢業年度72
關鍵詞宋代佛教=Sung Buddhism; 佛教與儒家=儒佛會通=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佛教倫理學=Buddhist Ethics
摘要宋代是儒學復興的時代,於北宋中晚期形成王安石「新學」、蘇軾兄弟「蜀學」及二程「伊洛之學」三派鼎立的局面。宋代儒學之所以形成多樣式的發展,實與佛學有密切關係,宋儒處理儒佛之關係,大體可分「調和」與「排佛」兩大類型。「新學」與「蜀學」承唐末宋初調和儒、釋之風為學,而二程則由「排佛」與佛學立異建立其對儒家體系。然程朱學派的新儒家體系,並非一蹴即成,它是透過程朱學派由北宋末至南宋中期百餘年長期之累積與補充,始克完成。而程朱學派得以長期凝聚,則與反王安石「新學」有關。本文主旨即在探討王安石之調和儒、釋,以及程朱學派藉著反王安石得以長期累積知識,進而補充二程與佛學立異之新體系之過程。本文計分九章,其要點如下:
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謂和論」之定義
第二節 宋代排佛論之特色
第三節 宋初儒釋關係之大勢
第四節 本文之旨趣與限制
第二章 王安石之融通儒、釋
第一節 王安石生平概述及其與釋氏大德之交往
第二節 王安石之主要著作
第三節 王安石思想之融合性
一、王安石之欲融通洪範、易傳及其受佛學之影響
二、王安石「為道之序」之融合釋、老
第四節 王安石性情論之融合儒、擇
一、王安石論性及受佛學之影響
二、王安石論性、倩之關係
第三章 北宋張、程之排佛反王
第一節 張載與佛學立異以建立其思想體系
一、張載對佛學輪迴觀之批評
二、張載評釋氏視天、地、人事為虛妄
三、張載由道體對佛學之批駁
四、小結
第二節 二程之排佛反王安石
一、程顛之排佛及其與張載之關係
(一)、程顛早年求學與出入釋、老
(二)、程顥之修正張載分天人而後合天人之趨向
(三)、程顥之思想路數及其排釋、老
二、程頤之欲調和張載與程顥之思想
(一)、程頤之早年求學
(二)、程頤「理一分殊」之結合程顥「合內外」與張載之重「功夫次第」
(三)、程頤與佛學之關係
三、二程之反王安石「新學」
第四章 南宋高宗與伊洛學派對王安石之抨擊
第一節 楊時領導二程弟子對王安石之詆誹
第二節 高宗朝初期對王安石之貶黜
第三節 秦檜主政時對伊洛之學的壓制
第五章 南宋初期程門對二程思想之闡述及反安石學術
第一節 楊時與佛學
第二節 謝良佐對二程思想之闡述
第三節 胡寅之排佛斥王
第六章 南宋孝宗朝程朱學派之請罷安石從祀及孝宗之調和儒、釋
第一節 大慧宗果禪師與南宋士大夫
一、大慧生平概述
二、大慧宗呆禪法之特色及其對熹之影響
第二節 宋孝宗之儒、釋調和論
一、孝宗與大慧宗杲
二、孝宗之調和儒、釋
三、朱熹排佛與孝宗儒釋調和之抵牾
四、孝宗朝程朱學派之請罷安石從禪
第七章 朱熹之排佛及其對安石之評價
第一節 朱熹三十歲前之出入釋、老
第二節 朱熹對儒釋調和論者︱張九成及蘇軾「蜀學」之抨擊
第三節 朱熹對王安石評價之轉變
第八章 陸象山之為安石平反及朱陸之對立
第一節 陸象山著「壬荊公祠堂記」及朱陸之爭
第二節 陸象山對釋、老之態度
第三節 理宗朝罷王安石從祀孔廟
第四節 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與朱陸異同
第九章 結論
參考書目
點閱次數449
建檔日期2005.09.23
更新日期2015.10.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2648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