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栖神幽遐,涵趣寥曠 -- 以大足寶頂第二○號石刻「養雞女」與麥積山第一六五窟泥塑「供養人」為例論宋塑之美及其他=Using the "Chicken-Raising Maiden" Sculpture at Dazu Grottoes and the "Offerer" Figure at Mai-Chi-Shan Grottoes to Examine Aesthetics of Sculpture and Related Issues of Sung Dynasty |
|
|
|
作者 |
屈濤 (著)=Qu, Tao (au.)
|
出處題名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卷期 | n.32 |
出版日期 | 2006.03.01 |
頁次 | 191 - 224 |
出版者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fgs.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研究員 |
關鍵詞 | 大足寶頂二十號石刻養雞女; 麥積山石窟一六五窟泥塑供養人; 宋代雕塑美學藝術價值及其他研究 |
摘要 | 大足石刻由唐肇始,至有宋一代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洋洋大觀。這批以宋代藝術遺存為代表的大型石刻群落,成為中國佛教藝術遺存的壓卷之章。麥積山石窟自後秦十六國起跡,至宋代,流傳有續的發展已有千年歷史。有宋一朝,進行了至少兩次有組織、大規模的大型維修活動。期間,在現存一百九十四個洞窟中對五十四個洞窟內容進行了重塑、增塑和改塑等活動,佔全部洞窟內容的三分之一多,成為麥積山石窟營造史上的最後一個有力音符。大足的掘起正是北方佛教藝術走向夕照暮途之際。在現存的宋代遺存中,像大足寶頂二十號石刻「養雞女」及麥積山一六五窟「女供養人」這樣清新出塵、妙香遠聞的優秀作品,除在文化意韻上兼具繼承發展又蘊時代芳妍外,必具圖像義理學方面的深刻內涵。本文擬以「養雞女」及「供養人」這二件作品為背景,就以下問題做一探討:一、作品產生背景之考察;二、美學意韻之芻議;三、宋代二件佛教藝術品之啟示。討論標本以養雞女及二件女供養人為主體,地域以大足石刻和麥積山石窟為中心,不做地域、作品等的廣泛聯繫。 |
ISSN | 1609476X (P) |
研究類別 | 雕塑造像 |
研究時代 | 宋代 |
研究地點 | 四川(大足寶頂石窟); 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
點閱次數 | 1996 |
建檔日期 | 2006.08.24 |
更新日期 | 2018.04.0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