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小百科(密宗)
作者 丁明夷 ; 李冀誠
出版日期2005.01
頁次191
出版者大象出版社 (前身:河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者網址 http://cb.edude.net/henan/daxiang/
出版地鄭州, 中國 [Zhengzhou,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禪定=Concentration=Dhyana ; 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北傳佛教=Mahayana Buddhism; 婆羅門教=Brahmanism; 金剛乘=真言教=瑜伽宗=坦特羅佛教=密教=密宗=Tantric Buddhism=Esoteric Buddhism=Vajrayana Buddhism; 初期佛教=早期佛教=根本佛教=原始佛教=Primitive Buddhism=Early Buddhism; 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 ; 咒語=真言=陀羅尼=Mantra ; 吠陀=吠陀安陀=Vedanta; 佛教; 佛陀=Gautama Buddha; 佛; 考證;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 中觀; 大乘
摘要密宗的起源,經中外學者的考證,基本認為約在佛陀滅後的千年左右,亦即大乘佛教的晚期,也可以說是印度佛教的衰敗時期。密宗的興起具有明顯的印度民族特性。早期佛教反對印度宗教傳統信仰,對于婆羅門教的多神崇拜、吠陀思想中的真言、密語乃至宗教儀軌,一概持排斥、批判和反對的態度。可是大乘佛教興起之後,這一立場逐漸動搖,轉而開始引進世俗的咒法觀念,並逐漸將真言、密咒佛教化。印度佛教把印度傳統婆羅門教中屬于禳災、祈福和多神信仰的世俗宗教觀念也全部收到佛教中來,並且結合佛教高層次的教義和理論,如中觀、瑜伽、禪定等,從而形成了密宗。
從宗教社會學的觀點看,密宗的出現可以說是印度民族宗教信仰的充分表現。佛教早期的形態,雖然相當理性化、哲學化、倫理化,高度表現了人類的卓越智慧,但到了晚期還是跳不出本民族的信仰觀念。甚至也可以說,這種變化也許是當時大多數人的常見的基本心理。婆羅門的教的密法,借助佛教的理論,構成印度傳統佛教的新發展,同時體現了人類理性與神秘兩種心理要求的結合。
國內專門論述介紹密宗的書籍不多,人們對密宗普遍感到神秘。本書的目的就是力圖從起源、形成、發展、傳播、義理、修習、儀軌等方面揭開密宗神秘的面紗,向人們介紹密宗各方面的基本知識,希望能對一般讀者或宗教學研究者有所裨益。
ISBN7534736552 (精)
點閱次數503
建檔日期2006.09.1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3448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