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書香味10——我有明珠一顆
作者 蔡孟樺 ; 釋星雲
出版日期2006.12.18
頁次400
出版者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者網址 http://www.gandha.com.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轉世=輪迴=Samsara=Rebirth=Reincarnation; 歸依;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緣起=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經藏=Sutta Pitaka; 慈悲心=Compassion=Metta=Loving Kindness=Maitri; 無常=Anitya=Impermanent=Anityata=anicca; 修行; 苦; 皈依=Take Refuge; 剃度=出家=Ordination;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般若經=Diamond Sutra; 金剛; 佛陀=Gautama Buddha; 佛法=Buddhadharma; 佛性=Buddhahood=Buddha-gotra=Buddha Nature=Buddha-dhatu; 佛; 自性=Svabhava; 死亡; 尼陀那=因緣=Nidana; 心靈=Spiritual; 六祖壇經=壇經=The Sixth Patriarch's Sutra=Manda-sutra; 中陰身=中有=intervalic Existence=Antara-Bhava=Bardo; 不空=Amogha-vajra; 大乘; 大千世界; 三皈; 三心=The three minds
摘要卷一「禪境」:拈一瓣馨香,微笑。
禪的語言常常跳脫一般慣有的思維,而「禪家」總是用東問西答、談空說有或談有說空的方式對應,意在言外,端看慧根領悟。禪看似在外境,卻在內境,當心靈與自然萬物為友,同時呼吸,同時對話,雖浸入美、醜、善、惡間而不受拘役時,宇宙即不與人爭席,同體共生,達到《金剛經》講的「一合相」,呈現了禪境無裡尋的奧妙層次。
本卷所選諸文中普遍都在藉著人與物的交替去內省觀照「我在做什麼?」愛護與破壞、存在與毀滅,成了禪者或非禪者生命中最直接衝?的表象,而「內在」何嘗不是波濤洶湧!能有幾人可以和「大千世界」相安無事、和平共生?
卷二「學佛」: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三皈依
學佛的心是最美的,佛化家庭更是無邊幸福,為什麼?因為學佛的人有一顆為別人著想的慈悲心。佛法對人生而言,有著指導、激勵、鼓舞的作用,學佛可以認識自己、淨化自己,更可以把缺陷、迷夢的人生,改造為覺悟、解脫的人生,相信或疑慮,也就端賴各人的慧眼嘍!
本卷的諸多作者皆為有名的僧人,身為出家人要為眾生拔苦得樂,首先要割捨俗親,但絕不是對世情冷漠,而是體會到世間上的苦總不離開身苦和心苦,無常隨時降臨,死亡更沒有老少的差別,因此,成就「佛道」至為不易,必須傳承佛陀的精神。
卷三「心性」: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大乘法門,度己度人。
世界隨著時間、空間、人間三種狀態衍變,若以修行層次上要能「天人合一」、「物我一如」,當然和「心性」的內涵有關。佛家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道家講「修身養性、重玄修道」;儒家講「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世間沒有獨存性,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心性」不也就是和「習氣」(執著)、「境界」貼契地不停地起伏、轉化著。
本卷收錄的文章無非都在「天、地、人」之間傾力拔河,不論是個人、社群、民族、國家,也都在「緣起」、「緣滅」的法則中輪迴,宇宙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因緣所生名為假有,本性是空。本性不空,則不能有,或許被視為哲學的概念,層次上看似異中有同,同中有異,但在修行的深度上卻有極大的差別。
卷四「悟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六祖壇經
現象界裡,人心不斷負載各種的污染,因而,愛恨、怨苦、恐懼的重荷不時擺盪著,深邃且深沉,無以解脫。人生究竟要如何找到真正快樂的法門?本卷中也吐露出答案的曙光。梁實秋說:「快樂是在心?,不假外求」,即是「禪不在外,在內」之契,以更深涵蘊而言,「自性」、「佛性」是自家寶藏,莫向外覓,因為,靈山就在汝心頭啊!
本卷喻顯「內在佛性的開發」,不僅承續了卷三心性昇華的期許,同時也回應到卷一禪的清淨心地。天地間原本垢淨不二、生滅不二,只因分別意識而產生善惡相、染淨相的問題,如何才能「心淨則國土淨」?也就等著諸位大家開發內在佛性了。
ISBN9789867384515
點閱次數969
建檔日期2007.02.15
更新日期2023.10.2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4291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