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從奧克斯丁與六祖慧能探討東西方的哲學精神 -- 過程中的存在自覺 |
|
|
|
作者 |
石朝穎 (撰)
|
出版日期 | 1981 |
出版者 | 中國文化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pcc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中國文化大學 |
系所名稱 | 哲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程兆熊;陸達誠 |
畢業年度 | 70 |
關鍵詞 | 懺悔=消業=懺摩=Ksamayati=Ksama; 禪宗=Zazen Buddhism=Zen Buddhism=Son Buddhism=Chan Buddhism; 發願; 惠能=慧能=Hui Neng; 信心=Belief=Faith; 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 佛教; 佛; 印度佛學;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 心靈=Spiritual; 六祖壇經=壇經=The Sixth Patriarch's Sutra=Manda-sutra |
摘要 | 本論文為對西方中古時代的大哲——聖.奧古斯丁與中國唐代的偉大哲人--六祖慧能的哲學精神,提出筆者的研究心得。為了使本論文的寫作,不分散而集中,筆者擬就聖.奧克斯丁的著作“Confessions”和六祖慧能的“壇經”二本書為主,其它的有關著作為副。全篇共分為六章、十八小節: 第一章:導言:本章擬從“哲學概論”的立場,來展示“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的中心主旨是什麼?第一節:歷史人格與現代精神:這一小節試圖從“歷史”上的承傳,與“現代”的要求來闡述作者的研究方向與用心。第二節:奧克斯丁與慧能的史意比較:試圖把“奧古斯丁”的哲學史意和“慧能”的哲學史意互相觀照一番,指出二位典範人物的研究價值與現代意義。第三節:典範人物如何形成“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試圖把前二節的探究導入本節中,用以說明作者的主旨“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這也是本論文的終極目標。 第二章: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及其一生:本章從“西洋哲學史”的角度,來指出“奧古斯丁”為什麼是一位“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第一節:哲學史上的地位如何?這一節將從:1.“古希臘”的哲學,特別從:柏拉圖學派來看奧古斯丁的承傳。2.“古希伯來”的宗教觀,特別從:聖.保羅發展來的“新約”精神,來看奧古斯丁宗教信仰上的承傳。3.奧古斯丁溶合“古希臘”的哲學精神與“古希伯來”的宗教信仰後,形成怎樣的“中世哲學”?第二節:個人的歷程問題?這一節將以奧氏的“懺悔錄”為主,其它的著作為副,看奧氏的“過程”及個人的心靈轉折如何?第三節:影響及時代意義在那裏?這一節中,作者試圖把奧氏的影響,導入“此時”、“此地”的時代意義上加以說明。 第三章:六祖慧能的“壇經”及其一生:本章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來指出“六祖慧能”,為什麼是一位“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第一節:哲學史上的地位如何?這一節將從:1.“古典中國”的哲學,特別是從:孔、孟、老、莊二派來看六祖慧能的承傳。2.“古印度佛教”的精神,特別是在中國發展而成的“天臺”和“華嚴”二宗,看慧能在中國佛學上的承傳。3.六祖慧能溶合“古典中國”的哲學精神與“古印度佛學”的發願信心後,形成怎樣的“中國禪宗”?第二節:個人的歷程問題?這一節將以慧能的“壇經”為主,其它的佛經為副,看六祖的“過程”及個人的心靈轉折如何?第三節:影響及時代意義在那裏?這一節中,作者試圖把慧能的影響,導入“此時”、“此地”的時代意義上加以說明。 第四章:此時、此地的“自覺”是什麼?本章從“知識論”的討論中,指出:第一節:“空間”上的“自覺”如何可能?第二節:“時間”上的“自覺”如何可能?第三節:過程中的“時”、“空”、“運動”如何可能?(這一小節,是把第一節的“空間”和第二節的“時間”,導入過程中:看“時、空”中的“運動”意義是什麼?) 第五章: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如何可能?本章擬從“形上學”與“美學”的探究中,來指出:第一節:“過程”的形上美學在那裏?第二節:“存在”的形上辯證如何說明?第三節:“自覺者”的形上倫理要求應該怎樣實踐? 第六章:回顧與前瞻:本章是這篇研究論文的“結論”,作者試圖從“道德”與“宗教”上來探究“永恆”與“現身”的問題?共分三節:1.“道德”與“宗教”精神的回顧。2.“永恆”與“現身”意義的前瞻。3.結論。 |
點閱次數 | 703 |
建檔日期 | 2007.04.13 |
更新日期 | 2023.01.0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