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感官欲望擺在菩提道的倫理思考 -- 以《摩訶止觀》和《大般若經˙第十二會˙淨戒波羅蜜多分》為主要依據的哲學探究
作者 蔡耀明
出處題名 法華思想與天台佛學研討會(第3屆)
出版日期2007.06.16
頁次1 - 18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現代佛學教會, 台大佛學研究中心
關鍵詞轉世=輪迴=Samsara=Rebirth=Reincarnation; 菩薩戒=the Precepts of a Bodhisattva; 菩薩=Bodhisattva; 菩薩; 欲望=貪=Tanha=Tanhaa; 般若經=Prajnaparamita Sutra; 般若波羅密多=般若=Prajnaparamita=Prajna=Perfection of Wisdom; 近代佛教=現代佛教=Contemporary Buddhism; 法華思想; 波羅蜜多=paramita; 佛學研究=佛教學=Buddhist Studies=Buddhology; 佛教; 佛; 生死=life and death=rebirth and redeath=birth and death=Samsqra; 止觀=Shamatha and Vipashyana; 尸羅=戒=command=Precept=sila=morality=rule=discipline=prohibition;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經=Prajnaparamita Sutra
摘要第三屆「法華思想與天台佛學研討會」,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主辦(2007年6月16日),頁1-18.
目次一.序論
﹙一﹚研究主題
﹙二﹚研究背景
﹙三﹚文獻依據
﹙四﹚研究進路與方法
﹙五﹚論述架構
二.以《摩訶止觀》的「呵五欲」入手的倫理思考
三.解讀〈淨戒波羅蜜多分〉的要義
﹙一﹚〈淨戒波羅蜜多分〉的主題
﹙二﹚作為主題的淨戒波羅蜜多分的修練涵義
﹙三﹚〈淨戒波羅蜜多分〉基本關切的課題
﹙四﹚菩薩戒在淨戒波羅蜜多分崇高向度的高階設施
四.〈淨戒波羅蜜多分〉何以帶出世間生活情態的課題
五.〈淨戒波羅蜜多分〉對感官欲望採取的倫理原則與倫理措施
﹙一﹚表述菩提道專業在感官欲望的倫理原則
﹙二﹚認清感官欲望引發的與相關的過失
﹙三﹚以菩提道專業對感官欲望所造成的過失發揮倫理導正的作用
﹙四﹚引導感官欲望對菩提道專業發揮正面
﹙六﹚由感官欲望而生死輪迴在菩提道導航的倫理判別
六.結論
點閱次數1351
建檔日期2007.07.27
更新日期2015.08.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4611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