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 |
潘桂明
|
出處題名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13 |
出版日期 | 2004 |
頁次 | 75 - 85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諸法實相; 涅槃境界; 不二法門 |
摘要 | 僧肇佛學主觀上承緒羅什般若學的思辨傳統,以學術研究的態度和方法,展開對世界“真實”的追索以及人生“意義”的探求。在對中觀“三論”的闡釋中,僧肇力圖以求真求實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的本來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的制約,他并沒有堅持羅什之學的批判原則,逐步放棄龍樹中觀系統的“破斥”精神,轉而對《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盎然興趣。在“不二”思維原則的指導下,僧肇佛學體系內部存在著許多不協調的因素,致使他所闡述的般若學精神難以純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難以落實,故僧肇提倡以涅槃至極之果為修行的最終目的,是為《肇論》的宗旨。 |
點閱次數 | 516 |
建檔日期 | 2007.09.14 |
更新日期 | 2018.05.1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