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傳承、保護和利用 -- 藏傳佛教文化遺產的現代走向=Preservation,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 The Modern Trend of the Cutural Heritage of Tibetan Buddhism
作者 秦永章 (著)=Qin, Yong-zhang (au.) ; 梁景之 (著)=Liang, Jing-zhi (au.)
出處題名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卷期n.2
出版日期2007
頁次67 - 72
出版者西藏大學學報編輯部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第一作者簡介: 梁景之( 1 962- ) , 男, 漢族, 山東濰坊人, 哲學博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宗教人類學。第二作者簡介: 秦永章( 1 963- ) , 男, 土族, 青海民和人, 歷史學博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族史、藏學。
關鍵詞藏傳佛教=Tibetan Buddhism; 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 保護=protection; 利用=utilization
摘要藏傳佛教是藏族傳統文化遺產的有機構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文章從保護與利用藏族文化遺產的視角,就藏傳佛教文化遺產的基本內涵及其傳承、保護的基本原則與開發利用等進行了探討。

[Abstract]
Being an integral part of traditional Tibetan culture,Tibetan Buddhism is also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ultur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ibetan cultur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imary connot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and its preservation,the principles of it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目次一.藏傳佛教文化遺產的基本內涵 67
(一)語言文字。
(二)文學。
(三)寺院教育
(四)藝術
(五)藏醫藥學和天文曆算
二.藏傳佛教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69
(一)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傳承和保護藏傳佛教文化遺產的基礎。
(二)揚棄之道是傳承和保護藏傳佛教文化遺產的辯證法
(三)開放式的交流與互動是藏傳佛教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活力源
(四)強化立法是傳承和保護藏傳佛教文化遺產的制度保障
三.藏傳佛教文化遺產的價值與利用 71
(一)歷史價值與利用
(二)藝術價值與利用
(三)科學價值與利用
(四)旅遊價值與利用。
參考文獻 72
ISSN10055738 (P); 10055738 (E)
點閱次數595
建檔日期2008.04.07
更新日期2019.10.2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5790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