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會交往特點研究=A Study of He Hang Hui Minority Society Exchange Characteristic under the Cohesion of Cultures
作者 馬進虎
出版日期2005.11.18
頁次9 - 206
出版者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P.R.China
出版者網址 http://www.nwu.edu.cn/
出版地西安, 中國 [Xi'an, China]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西北大學
系所名稱世界史
指導教授彭樹智
畢業年度2005
關鍵詞河湟地區=He Han region; 回漢藏文明交往=the exchange of Hui and Zang minority and the Han nationality
摘要河湟(黃河、湟水谷地)地處橫貫歐亞大陸的古代交通線——絲綢之路的南端,屬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是漢族農耕區和藏族游牧區的分界線,同時,從唐代開始,河湟地區漸漸地向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三教鼎立”的局面演化。到元朝時,那種八個民族世居(藏、漢、回、撒拉、土、蒙古、東鄉和保安),三種文化共存的局面基本形成了。從宗教交往的角度看,儒家、佛教和伊斯蘭教三者關系的特點,就是“和而不同”。和就是三方相互尊重,相安無事:不同就是存異,不強求一致。因為三者的教義理念既有相互補充的一面,也有差異較大的一面,總的看,差異大于共性。儒家的仁禮和合,佛教的慈悲情懷:伊斯蘭教的清潔精神,理論上二者之間并無本質的利害沖突,可以相互益濟,也可以彼此欣賞(美人之美),加上三者共處一地,這是和的基礎,但從文明的載體看,三者的懸殊極大,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所以要尊重不同。 河湟地區回漢、回藏的交往主要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河湟回漢藏在經濟方面的交往特點是互補共榮,互補就是生產方...

He Huang region(Huang He and Huang Shui valley )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silk road" that traverse the Eurasia, which belongs to transitional region of Qing Zang Plateau and Huang Tu Plateau. and i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rural area of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the nomadic area of Zang minority. From the Tang dynasty, there are three cultures that were Confucian culture, Buddhism culture and Islamic culture. Up to Yuan dynasty, there lived eight nationalities and three cultures.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 ...

目次導論
一、研究目的、意義與研究范圍的界定
二、國內研究狀況
三、研究的思路與寫作方法
第一章 宗教交往:和而不同
第一節 文明交往地理環境宗教定義
一、文明交往
二、地理與文明
三、宗教定義
第二節 河湟地理特征與宗教的適應性
一、河湟地緣人文特征
二、儒家的命運波折
三、佛教的興盛與嬗變
第三節 河湟顯教——清真古教
一、河州:回民的宗教中心
二、宗教:黃土高原的精神食糧
三、西寧:河湟又一宗教中心
四、河湟清真寺一瞥
五、河湟回民介紹
第四節 清潔精神及其社會基礎
一、清潔:自在之美
二、伊斯蘭:清潔之教
三、清潔精神既是回漢文明交往的結晶,又是張承志的一面旗幟
四、底層民眾:廣泛的社會基礎
第二章 經濟交往:互補共榮
第一節 經濟交往的文明基礎
一、經濟自由
二、財產權
三、道德基礎
四、公正至上
五、法律神圣
第二節 河湟地區民族分工與合作的經濟秩序
一、藏族(蒙古族)的畜牧業
二、漢族(土族)的農業
三、回民的工商業
第三節 河湟農收工商經濟體系與文化傳統
一、工商業是回民最重要的職業
二、回民喜歡經商與其文化傳統有關
三、回民商業的特點
四、漢族重農與儒家文化傳統有關
五、藏族畜牧業與其文化傳統有關
第四節 經濟交往的實例考察
一、村落是回族的棲息之地,在人地關系上人是被動的
二、經濟交換是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的能動抉擇
三、“村外”副業是回族農村經濟交往的成功模式
第三章 政治交往:政教分離
第一節 河湟回民社會是較典型的市民社會
一、河湟回民式市民社會
二、河湟回民式市民社會具體分析
三、對河湟回民的市民社會的基本評價
第二節 回民起義:市民社會與官府關系的調節器
一、西北回民的市民社會及其歷史上限
二、專制主義是“清人待回教至虐”的根源
三、回民社會向市民社會演進的跡象
四、回民的市民社會與清廷專制主義的沖突
五、魯迅先生猜想
第四節 回民參政意識的覺醒及其實驗
一、回民傳統政治觀的修正
二、諸馬軍閥家族是回民起義分化的產物
三、諸馬地方政權的崛起是基于回民社會與中國傳統政治交往的產物
四、對諸馬軍閥政權的總評價
第四章 文化交往:相互理解
第一節 宗教與文藝
一、張承志的異鄉人情結
二、張承志的創作道路
三、張承志的人民意識和學者意識
四、宗教與文學
第二節 “花兒”的民族屬性的爭議
一、河州回族的歷史及文化概況
二、河州回民的心理素質與“河州花兒”的關系
三、河州回民的語言與“河州花兒”的關系
四、“河州花兒”與“回族宴席曲”的關系
五、河州回民的流動與“河州花兒”的傳播關系
第三節 “花兒”的整體美與“超斷代發展”
一、“花兒”是一種什么樣的民歌
二、何謂“花兒”的超斷代發展
第四節 從《綱常》的道歌到清真寺匾聯
一、回族文明是亞體文明
二、西北回族文明與漢文明的交融
三、對《綱常》觀點的一點現代診釋
四、清真寺匾聯中的文明交往
第五章 民族交往:平等團結
第一節 回族與宗教
一、回族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民族
二、回族的起源與發展
三、回族與其他民族的交往及其特點
四、地理、民俗、語匯、心理與宗教
五、民族和宗教是兩個歷史范疇
第二節 回漢藏交往
一、回漢民族關系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二、回漢民族交往的形式和程度
三、回藏交往的意義及主要形式
四、回藏交往的根源在于經濟方式的互補互惠
五、回藏關系的長期發展趨勢是“和而不同”
第三節 河湟民族交往中歷史人物的風采錄
一、黎丹與回漢藏交往
二、佐漢輔藏馬潔誠
三、工商救世馬輔臣
四、無怨無悔馬子文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點閱次數552
建檔日期2008.05.12
更新日期2015.08.1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5954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