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佛教「分別觀」看當前老子「道」論研究中的窘境
作者 繆方明
出處題名 內蒙古社會科學=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
卷期n.4
出版日期2005
頁次56 - 61
出版者內蒙古社會科學雜誌社
出版地呼和浩特, 中國 [Huhhot,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南京大學
關鍵詞分別; 非分別; 非常道; 常道; 內在超越
摘要關於老子道論之特徵,歷來認識有三:(1)本體論;(2)本原論;(3)即是本體論又是本原論。前兩種論點有其理論局限性,第三種理論較符合老子“道”論之整個特徵,然而目前學界並未能給出清晰有力的論證,故此理論存在著內在的張力與窘境。如果能借助佛教中“分別觀”的思維模式來審視老子之“道”,那麼就會清晰地看出,其即是本體論又是本原論之理論合理性。老子將“道”區分為“非常道”與“常道”,“非常道”是宇宙創生萬物的最終根源,是有限短暫的,也是可以言說的;“常道”則是形而上之本體,是無限永恆的,同時,也是不可言說的。老子預設“常道”的理論意義就在於,給形下的有限的“非常道”一個“返”的境域與“超越”的目標。

目次一.道之分別:"常道"與"非常道" 56
(一)目前學界關於"道"的觀點及其侷限性 56
(二)用"分別"詮釋"道"之理論可能性 57
二."非常道"之分別:"有──無" 59
(一)目前學界"有無"論及其侷限性 59
(二)"有無"範疇的內涵 : 創生-相待 59
三."非常道"返歸"常道" 60
(一)"反者道之動"的真正意蘊 60
(二)從"非常道"返歸"常道"的理論意義 60
ISSN10035281 (P)
點閱次數719
建檔日期2008.10.30
更新日期2019.10.0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6755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