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慧遠佛學的「寂智論」
作者 余悅 (著)=Yu, Yue (au.) ; 賴功歐
出處題名 江西社會科學=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卷期n.11
出版日期2004.11
頁次38 - 43
出版者江西社會科學編輯部
出版地南昌, 中國 [Nancha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關鍵詞慧遠; 佛學思想; 寂智論
摘要早期中土佛教的一個常見主題是禪智並重,慧遠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寂智」論,這亦是其整體「法性」思想中的一個重要佛學觀。「寂以行智」是慧遠寂智範疇中最為重要的思想命題,寂與智的對應可視為實修中的禪定與觀照中的了達智慧之對應。慧遠的理念是:禪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禪無以深其照。因而,「寂智」論中一個極有意義的概念是「照」,照是般若智的直觀之運用,它是一種整體直觀或直接體認佛法的智「用」;故慧遠倡言「禪智之要」,亦是「照寂之謂」,並得出了「照不離寂,寂不離照」的結論。當禪借助般若智達到「寂」的極致境界,智「照」的功用與視域亦得到擴展,最終,「寂以行智」亦即獲得佛教中了達的真實智慧之路。作為對般若種智寂(虛)而能照(觀)的一種理論解說,虛寂而能「圓照」,照寂相濟論實際上就是慧遠獨特的「寂智」觀的基本內涵。總體上看,慧遠的「寂智論」,是基於其自身學養而使佛學契合於中國人根器的一個思想中介。
目次一、何以稱其為「寂智論」38
二、思想承續及其「寂智論」構成 40
三、法性論與「寂智論」的基本內涵 40
四、念佛三昧——寂本之體與智照之用 42
ISSN1004518X (P)
點閱次數401
建檔日期2008.12.05
更新日期2020.03.2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7018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