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善惡觀與現代人心的凈化
作者 楊維中
出版日期2009.02.06
資料類型網路資料=Internet Resrouc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取自於http://www.fjnet.com/fjlw/200902/t20090206_107090.htm
摘要在印度大乘佛學中,凈、染慣常連用以作為對眾生之心性或心體的說明,並且習於以心之“執”與“非執”論之,屬於“心理分析”的領域;“善惡”則與道德判斷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基本上屬於倫理學領域。法相唯識宗承襲印度唯識學的立場,堅持“善惡”範疇的倫理學內涵,僅將其作為對心法、心所法之說明與判定。不過,由於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對佛教的滲透,中國化佛教諸宗不但習用“善惡”範疇來說明眾生之心體,而且將“善惡”范。疇“本體化”的趨勢相當明顯,天臺及華嚴、禪宗等中國化痕跡明顯的宗派尤其如此。天臺宗“性具善惡”論力圖將“善惡”用作本體論範疇以說明心性,后期華嚴宗則大受其影響;禪宗以“當下現實之心”釋心性,實際上是將道德之心與本體之性合為一體。本文擬在對天臺、華嚴、禪宗佛教善惡觀分析的基礎上,對佛教在改造現代人的心理素質方面的作用略作歸納。
目次一、天台宗的善惡觀
二、唯識宗的善惡觀
三、禪宗的善惡觀
四、佛教倫理觀的『人心化』特徵及其現代意義
點閱次數589
建檔日期2009.05.25
更新日期2015.05.2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7961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