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古印度佛教與耆那教之苦行觀論聖俗關係之演進(上)
作者 釋心倫 (著)=Shih, Xin-lun (au.) ; 釋心毓 (著)=Shih, Xin-yu (au.)
出處題名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卷期n.39
出版日期2007.05.01
頁次169 - 196
出版者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gs.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屬於普門學報社編輯部
關鍵詞神聖; 世俗; 耆那教; 佛教; 苦行; 婆羅門教; 瑜伽; 宗教合理化; 似真性結構; 社會工程; 異化; 世俗化
摘要本文採宗教社會學的觀點,以「古印度佛教與耆那教之苦行觀」作為研究起點,發現聖俗關係的消長固然深受社會背景之影響,但宗教本身的運作才是關係所在,而宗教最重要的功能在於淨化人心、安定社會,此非從教育著手不以為功。另外,藉此研究得知,聖俗非從表現來判斷,而應深入觀察期實質之意圖與作為。像耆那教本欲高揚人類自由意志,以對治婆羅門教的神權思想,然其極端苦行主義卻有導致形式主義及造成負面社會教育之虞,其理論根據則為帶有悲觀之宿命論,其終極解脫觀也有消極遁世之意味,故雖欲重建聖俗關係,但在生於「世俗」生活之外,而是依據本身的親證及慧觀,立基於緣起中道的法則,從積極面向教導第子打破慣性的認知方式,以人間實踐為立場,抱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態度內修外弘,濟世利生,從而將聖俗二邊統一起來。今天在多元化與全球化的浪潮下,許多人關切宗教的神聖領域會被來勢兇猛、席捲全球的「世俗化」現象所取代,佛陀的智慧或可作為借鑑。

目次一、前言 1
二、聖俗關係的開展 3
三、聖俗關係的打破與重建 6
ISSN1609476X (P)
點閱次數1884
建檔日期2009.07.21
更新日期2022.09.2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0133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