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台智者大師禪學之研究 -- 以《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十六特勝」為中心 |
|
|
|
作者 |
黃武達 (著)=Huang, Wu-da (au.)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0屆)
|
出版日期 | 2009.09.26 |
頁次 | 37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佛教研修學院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fgu.edu.tw/~buddhist/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英文=English |
附註項 | 作者屬於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本文發表於宜蘭縣佛光大學 |
關鍵詞 | 十六特勝; 世間禪; 根本淨禪; 安般念; 禪觀 |
摘要 | 天台智顗大師的禪學體系,分為三大類別:世間禪、出世間禪、出世間上上禪。於世間禪中又分為二種禪法:根本味禪與根本淨禪。根本淨禪的禪觀修證屬「亦有漏亦無漏禪」,依據修行者根器之不同,有三種不同的禪修方法:「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觀」。本論文以《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七,作為禪法次第研究對象,主要在探索十六特勝之禪修次第法。十六特勝乃修行者禪修過程中,依禪修次第達不同階段時,所產生的十六種身心變化現象。本研究分成五個部分進行探討,第一部份,十六特勝禪修之意義。第二部份,十六特勝之釋名。第三部份,十六特勝之明觀門制立。第四部份,十六特勝之明修證。第五部份,結語。本研究歸納出如以下幾點結論:(ㄧ) 安般念數息時「入、出」息之路徑,為「入息」止於腹部丹田處滅。「出」息為鼻端處滅。(二) 禪修十六特勝「安般念」數息法的順序是﹝先入息、後出息﹞,﹝入息出定、出息入定﹞。(三) 「入、出」息之所緣不同,入氣時將心(意念)緣於腹部(丹田)處,出氣時將心緣於鼻端處。(四) 數息法之前行,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採「胸部呼吸法」。第二階段,轉換為氣之入、出皆由「鼻孔」進、出。(五) 禪修十六特勝亦可成就菩薩道,根器利者修之,不需依十六種修行次第法禪修。若「見地」已具足出世間之智慧時,未必須依次第修十六特勝。只要於禪修之中,能證得二特勝或三特勝,便能即刻開悟。(六) 禪修能使氣脈暢通,經由氣脈的通暢產生身心變化,活化腦細胞開顯般若智慧,達到實質的事證「解脫智」。(七) 禪修時,飲食需調和適度,過量會令心意閉塞,坐立不安。如果飲食過少,則將產生身心疑慮,難以入定境。(八) 「安般念」禪修方法男女有別,由於男女生理機能上之不同,所以男、女的修習方式就有所差別,必需經由專人指導。
|
目次 | 前言 一、十六特勝禪修之意義 (一) 天台禪學 (二) 根本淨禪的基本特質 (三) 十六特勝之意義 二、十六特勝之釋名 (一) 「十六特勝」的定義 (二) 「十六特勝」的名稱 三、十六特勝之明觀門制立 (一) 十六特勝禪修「漸、頓」二法 (二) 四念處與十六特勝之配對 四、十六特勝之明修證 (一) 禪修法要 (二) 十六特勝之禪修法次第 (三) 四念處配合十六特勝之禪修法次第 (四) 四念處、六門與十六特勝對四禪八定之關係 五、結語 |
點閱次數 | 2533 |
建檔日期 | 2009.10.02 |
更新日期 | 2023.10.0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