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The Theories of the Bodhisattva's "Avarana"(障礙)and "Karana"(能作因)in the Madhyanta-vibhaga-bhasya=《中邊分別論》之菩薩"障礙"與"能作因"之學說
作者 葉阿月 (著)=Yeh, Ah-yueh (au.)
出處題名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hilosophical Review
卷期n.10
出版日期1987.01
頁次33 - 71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NTU Philosophy Department
出版者網址 http://review.philo.nt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英文=English
關鍵詞中邊分別論; 障礙; 能作因; 唯識學; 菩薩; 十善法
摘要菩薩教義是很有名的大乘佛教的利他主義,中邊分別論,不但大乘瑜伽唯識諸論書之一種,也是主張菩薩教義的有名論書. 此教義能使我們淨化心意及諸行為,以便能於清淨世界中享受平安而愉快的生活. 然而,事實上,尚未到達此最高目標以前,每人都有很多的煩惱來障礙我們的清淨心; 因此須了解我們有什麼 "avarna"(障礙)與 "karana"(能作因) 又如何去克服諸障礙,為解答此諸問題,於本論文解釋下列五大節目:(1) Avarana 的意義與種類. (2) 十善法與其三十障礙,三十能作用的關係. (3) 十法與十能作因的理論. (4) 菩薩性的出現. (5) 菩薩的最高目標.
最後於第六章做以下的結論:
1. 一般來說,菩薩與聲聞等共有的障礙,有 53 種,此數目是由安慧所介紹的,但十善法,不但有十障礙,也有三十種障礙,因此我認為其數目是超過 53 種.
2. Karana (能作因) 擁有 "hetu" 及 "nimitta" 為同義語,所以"karana-hetu"是六因之一種,也含有"hetu-pratyaya" (因緣) 的二種 (Svabhava 與 Prabheda, 自性與差別),這是阿毘達摩及唯識論書中的有名學說.
3. 十善法不但由十能作因所支持,也由三十能作因所支持,後者是由安慧所介紹以便與三十障礙做對比.
4. 菩提心 (bodhicitta),由善根生而勝於它; 其重要力使瑜伽行者現出他的菩薩性,這也是須要經過實踐加行道 (等於順決擇分) 才有效果.
5. 為實現菩薩的最高目標,就是淨化世界,有實行菩薩道的菩薩,須由其三十能作因的活動力來克服及消滅三十障礙.
6. 瑜伽行唯識論中所主張的世界和平之學說,並不限制於深奧的唯識哲學才是其學說,其實有很多合於實際的利他主義的能作因,如主張與善友共住,愛好善友及慈悲幫忙別人等都是屬於世界和平的學說.
ISSN10158995 (P)
點閱次數772
建檔日期2000.09.20
更新日期2017.08.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250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