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楞嚴經》哲學之研究=A Study 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Shurangama Sutra
作者 李治華 (著)=Li, Chih-hua (au.)
出版日期1994.06
頁次200
出版者輔仁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j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志夫
畢業年度82
關鍵詞楞嚴經=Shurangama sutra; 創造的詮釋學=Creative Hermeneutics; 楞嚴宗=Shurangama School
摘要本文是以哲學立場研究《楞嚴經》,在方法上運用傅氏「創造的詮釋學」。 本文主內容包括:1.《楞嚴經》概介:(1) 歷史背景,(2) 歷來對本經的文義總評。 2.《楞嚴經》主體內涵:(1) 經名,經旨與全經綱要,(2) 顯發如來藏真心之主客合一的唯心主張,(3) 經脈具備嚴整的哲學體系。 3.《楞嚴經》與佛教,教外宗派的關涉,並基於義理需要,本文架構出「楞嚴專宗」作為最具詮釋強度的理路。 4. 為架構楞嚴專宗的理論哲學,而提出「心之五門」的超唯心論體系,也可說是針對各種詮釋進路,統會性地提出專宗教義,判教及總攝諸宗的深層結構. 5. 由禪悟方法之原理的縱橫開展而通觀禪悟方法的歷程與派別。

This thesis is a study 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Shurangama sutra. The method of this thesis is Mr. Fu's "creative herme-neutics".The contents of this thesis includs: 1.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hurangama sutra: (1)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2) Heretofore, the criticism of phraseology & meaning about the Shurangama sutra. 2. The contents of subject of the Shu-rangama sutra:(1) The name, the gist, the outline of the Shuran-gama sutra. (2) The idealism of the "tathagatagarbha & true heart ". (3) The philosophical system of the Shurangama sutra.3. The Shurangama sutra involved Buddhism and other schools. I proposed "Shurangama school" as the best intensely herme-neutic way. 4. I proposed trans-idealism of "5 gates of mind" as the deep theory of Shurangama school. 5. The pro-cesses & school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s of ch'an.
目次一. 緒論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二) 研究《楞嚴經》的資料掌握與學界
研究《楞嚴經》的現況
(三) 研究方法與範圍
(四) 方法進路與本文主內容
二.《楞嚴經》概介
(一)《楞嚴經》的歷史背景
1. 本經的出現時地
2. 本經的流布情形
3. 歷來對本經的文義總評
(二)《楞嚴經》的主體內涵
1. 經名,經旨與全經綱要
2. 顯發如來藏真心之主客合一的唯心主張
3. 經脈具備嚴整的哲學體系
4. 實存辯證的特質
三.《楞嚴經》的宗派關涉與楞嚴專宗
(一)《楞嚴經》的宗派關涉
1. 本經與禪宗的關涉
2. 本經與天台宗的關涉
3. 本經與華嚴宗的關涉
4. 本經與淨,密,律,三論等宗的關涉
5. 本經與佛教外的儒,道,印度流派等說
的關涉
6. 本經為中國佛教諸宗統一的理論基礎
(二) 楞嚴專宗
1. 楞嚴專宗的成立意義與資格
2. 楞嚴專宗的判攝一代時教
3. 楞嚴專宗的了義教觀
四.《楞嚴經》的心性理論--心之五門的超唯心論
(一) 離即二心的頂相門
1. 遮詮離心的不思議境
2. 表詮即心的第一義諦
(二) 妄真二心的破顯門
1. 析破妄心為無處無體
2. 極顯真心為寂常妙明
(三) 一心二門中的真空門
1. 三層空性的緣起性空
2. 攘外安內的非因非自
(四) 一心二門中的妙有門
1. 空藏性具的惑業緣起
2. 空藏緣起之因原理
(五) 藏心三諦的圓融門
1. 三諦圓融的一心二門
2. 事事無礙的無盡緣起
五.《楞嚴經》的禪悟實踐--禪悟方法之原理的縱橫
開展
(一) 禪悟方法的原理
1. 聖性遍全的形上原理
2. 妄歇真現的實踐原理
3. 以手指月的功能原理
4. 契理契機的指授原理
(二) 縱向的禪悟歷程
1. 禪悟的因果歷程
2. 實存的悟密歷程
(三) 縱貫橫講的禪悟派別
1. 禪觀銷妄門
2. 泯相歇見門
3. 直顯真心門
六. 結論
(一)《楞嚴經》思想的價值與限制
1. 文義層面
2. 歷史層面
(二) 本文的回顧與檢討
點閱次數838
建檔日期2001.01.08
更新日期2023.02.0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324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