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乘佛教倫理思想研究
作者 李明芳
出版日期1988.01
出版者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印度文化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志夫
畢業年度76
關鍵詞大乘佛教=漢傳佛教=北傳佛教=Mahayana Buddhism; 倫理; 自利利他; 佛教倫理學=Buddhist Ethics
目次一. 緒言
(一)研究動機
(二)材料的選擇
(三)研究方法及預定目標
(四)全文概述
二. 大乘佛教「自利利他」思想的開展
(一)從戒律之演進看「自利利他」精神的彰顯
(二)從「法空」思想看「自利利他」精神的彰顯
1. 大乘般若系「法空」思想的建立
2. 大乘唯識系「法空」思想的建立
(三)結論
三. 大乘佛教倫理思想的哲學基礎
(一)緣起法
(二)因果律與意志自由
1. 意志自由
2. 「自然因果律」的解釋
(三)業,輪迴與涅槃
1. 業
2. 輪迴
3. 涅槃
4. 結論
四. 「自利利他」的概念解析
(一)「自利利他」邏輯形式的探討
(二)「自利利他」中「利」字具兩個向度的討論
(三)「自利利他」行為不是「自私的」行為的探討
(四)「自利利他」不同於「手段--目的」模式的
解析
(五)結論
五. 「自利利他」做為一個倫理學的理論
(一)大乘佛教對「善」,「惡」的定義
(二)「實然應然」問題
(三)「自利利他」做為一個倫理學的理論
1. 自利利他的利益考量與後顧的義務之調和
2. 行為主體的自我實現及其人際關係之調和
(四)自利利他倫理原則用於非人類存在物的討論
(五)結論
六. 大乘倫理思想的實踐論
(一)發菩提心
(二)布施
(三)持戒
(四)六度波羅蜜的互攝
(五)結論
七. 結論
點閱次數331
建檔日期1998.07.22
更新日期2015.08.2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354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