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李世傑
;
藍吉富
|
出版日期 | 1983 |
出版者 | 彌勒出版社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叢書名 | 現代佛學大系 |
叢書號 | 24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轉世=輪迴=Samsara=Rebirth=Reincarnation;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緣起=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說一切有部=Sarvastivada; 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北傳佛教=Mahayana Buddhism; 經部=經量部=Sutrantika; 菩提達摩=菩提達磨=達摩=達磨=Bodhidharma; 部派佛教=Abhidharma Buddhism; 教團; 涅槃論; 涅槃=無為法=asamkrta-dharma; 涅槃=Parinibbana=Nibbana=Nirvana; 修道論; 苦; 阿毘達磨=論藏=Abhidhamma Pitaka=Abhidharma Pitaka; 阿含經=Agama Sutra; 長行=契經=修多羅=Sutra; 法藏=Dharma-store; 佛教哲學=Buddhist Doctrines=Buddhist Philosophy; 大乘; 佛陀=Gautama Buddha; 佛法=Buddhadharma; 上座部=Sthavira; 色法=r?pa-dharma; 宇宙觀=世界觀=Cosmosology; 生死=life and death=rebirth and redeath=birth and death=Samsqra; 正量部=Sammatiya; 本體論=Ontology; 大眾部=Mahasamghika |
目次 | 一、總論 1. 由主觀主義哲學發展為客觀主義哲學(苦觀思想的變遷) 2. 由「行」的思想發展為「業」的思想(緣起原理的變遷) 3. 由現實的緣起觀發展為三世輪迴說(緣起觀的變遷) 4. 由「無方」的世界觀發展為「立體的世界觀」(世界觀的變遷) 5. 由現實的解脫觀發展為來世的解脫觀(涅槃思想的變遷) 6. 由「現實佛」的思想發展為「三世諸佛」的思想(佛陀觀的變遷) 7. 流動,應機的佛法變成固定化和形式化的教法(法觀的變遷) 8. 由「片斷性」和「教訓性」的教法發展為「系統性」和「理論性」的學說 二、阿含經典成立史要 1. 原型四阿含的成立 2. 現傳阿含與部派的關係 3. 南北兩傳阿含經的組織 4. 阿含教義的特質 三、阿毘達磨論成立史要 1. 阿毗達磨論的起源及其原始狀態 2. 契經形態時期的阿毘達磨 3. 經典解釋時期的阿毘達磨 4. 論書獨立時期的阿毘達磨 5. 綱要書時期的阿毘達磨 四、教團的分裂 1. 分裂的因素 2. 根本二部分裂的直接原因 3. 二部末派的分裂 4. 二部末派分裂的事由 五、大眾部的學說 1. 現象論 2. 本體論 3. 修道論 4. 觀行論 六、一說部的學說 七、說出世部的學說 1. 部名的字義 2. 出世真實論 八、雞胤部的學說 1. 部名的字義 2. 對法真實論 九、多聞部的學說 十、說假部的學說 1. 部名與分立的由來 2. 即空唯心論(批評的宇宙觀) 3. 修道論 十一、制多山等部派的學說 1. 分裂的由來 2. 學說的傾向 十二、說一切有部的學說 1. 上座部與有部 2. 有部分立的由來 3. 部名的字義 4. 有部教義大綱 5. 「有」的哲學(三世實有今論) 6. 業的思想 十三、雪山部的學說 1. 部名與分立由來 2. 教義特點 十四、續子部的學說 1. 部名與分立由來 2. 五藏說與四藏說 3. 本體論(「我」之形而上學) 4. 現象論(色法暫住,五識無染) 5. 修道論與涅槃論 十五、正量等部派的學說 1. 四部名稱的由來 2. 四部分立的由來 3. 正量部的物質論與精神論 十六、化地部的學說 1. 部名與分立由來 2. 儘地部的轉變思想 3. 化地部的根本識(窮生死蘊與色心諸法) 4. 本體論(無為思想) 5. 修道觀與佛陀觀 十七、法藏部的學說 1. 部名與分立的由來 2. 現象觀與修道及果位觀 十八、飲光部的學說 1. 部名由來 2. 現象本體論(過現有體,未來無體) 3. 修道論 十九、經量部的學說 1. 部名與部祖 2. 鳩摩羅多的學說 3. 室利邏多的學說 二十. 部派佛教與初期大乘佛教 1. 佛教與部派佛教 2. 阿毘達磨佛教與初期大乘佛教
|
點閱次數 | 1076 |
建檔日期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14.05.1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