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曹仕邦 (著)=Tso, Sze-bong (au.)
|
出版日期 | 1990 |
出版者 | 東初出版社; 法鼓文化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叢書系列:智慧海系列 |
關鍵詞 | 譯經=Sutra's translation; 中國佛教史=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
目次 | 一、論中國佛教譯場之譯經方式與程序 1.譯經與宣講之關係 2.隋以前之譯經方式 3.隋唐後譯經方式之轉變 4.傳語與華梵語文之誦習 5.筆受及其演進 6.證義之淵源及其演進 7.檀越與監譯 8.北宋之譯業及其消沈 9.附論--元清兩代之譯經 二、關於佛教的「譯場」 1.譯經與宣講的關係 2.隋以前的譯經方式 3.隋唐後譯經方式的轉變 4.筆受工作的演進 5.證義的淵源及演進 三、記兩種自由中國譯場方式編纂非翻譯佛典 1.《僉定四分律疏》 2.《至元法寶勘同錄》 四、中國佛教譯經史研究餘瀋 1.譯經初期華人對拼音文字性質的認識 2.玄奘初受的般若心經屬梵本抑漢本? 3.「靈鷲山」與「鷲峰」--一個翻譯的問題 4.兩祖師同在一譯場和他們間的離合 5.釋贊寧在不空傳論中所諷刺的對象 6.譯經史料中所記佛牙的形狀 7.譯場嚴格要求參譯人員通習梵文的時代 8.三僧傳對譯經西僧名字標目的演變 9.評季羨林 <記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梵文原本的發現> 10.有助解釋典故「洪喬之誤」中一個問題的譯經史料 11.釋彥琮反對翻譯的理論 12.「主譯」與「譯主」 13.談《宋高僧傳》以後三種高僧傳的 <譯經篇> 14.譯經史料中的郭子儀故事 15.淺論玄奘的「五種不翻」 16.玄奘曾主張廢講舊譯經 17.音譯佛教名相所引起的聯想及其他 18.譯經史料中有關「白蛇精水淹金山」故事的線索 五、附載:中國佛教求法史雜考 1.循陸赴印度求法跟語文訓練的關係 2.關於經西藏入印度的求法路線 3.那爛陀寺的寺規及對高僧的優禮 4.求法沙門的懷鄉病與義淨的城外建寺運動 5.求法沙門的機智表現 6.求法史料中所載的西北湖泊
|
ISBN | 9579918783 |
點閱次數 | 940 |
建檔日期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20.04.1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