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業的思想
作者 劉欣如
出版日期1993
頁次303
出版者大展出版社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轉世=輪迴=Samsara=Rebirth=Reincarnation; 龍樹=龍猛=Nagarjuna=kLu-sgrub; 親鸞=Shinran;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緣起=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種子=bija; 業論; 菩提達摩=菩提達磨=達摩=達磨=Bodhidharma; 無我=Anatman; 涅槃=無為法=asamkrta-dharma; 涅槃=Parinibbana=Nibbana=Nirvana; 阿毘達磨=論藏=Abhidhamma Pitaka=Abhidharma Pitaka; 定業=The Fixed Karmas; 佛教; 佛; 因果=Cause and Effect=Causality=Causation; 生死=life and death=rebirth and redeath=birth and death=Samsqra; 中道=The Middle Way; 大乘
目次一、宇宙的根源力
1.關於業的成見
2.力的概念
3.自然科學方面的宇宙力
4.宗教方面的宇宙力
5.人倫世界與力的發現
6.業與時間意識
二、業的起源
1.業的字源
2.宇宙力的結構與業
3.業與自由意志
4.業與實踐
5.業與命運觀
三、業與社會
1.個人在佛教的意義
2.社會在佛教上的意義
3.業論的倫理意義
4.業的實踐哲學
5.自由與必然性
6.業的倫理解釋與古代社會
四、業與無限的生命
1.輪迴思想
2.業與涅槃
3.業與無我論
4.靈魂與無我論
5.業與緣起
6.行為的發生過程及其意義
7.無我與中道思想
8.業與自然信仰
9.業與死後的存在問題
10.佛教的生死觀
五、業與人倫世界
1.印度思想與佛教的業論
2.對應世間的業
3.行為的分析
4.行為與業的概念
5.業的機能
6.阿毘達磨佛教與大乘
7.現世的業因業果
8.過去與現在
9.現在與未來
10.世間存在差別的理由
11.三世佛教的意義
六、業的展開
1.生活行動與業
2.身體的發現 -- 身業
3.言語的發現 -- 語業
4.業的規制 -- 無表業
5.意志的發現 -- 意業
七、業因與業果的論證
1.業因,業果論證的意義
2.無表業
3.業因業果與經驗的認識
4.連結業因與業果 -- 相續的概念
5.輾轉力與種子的差異
6.業與經驗的認識
八、業論的兩種思潮
1.問題的展開
2.從業論到人類
3.身業與語業的理解
4.意業的理解
5.業與倫理
6.意業與無表業
7.由業論到宗教
8.業與種子說
9.種子的定義
九、業論與無我論
1.業與自作自受的問題
2.無我的意義
十、業眾緣力
1.業的雙重關係
2.眾緣的力量
3.業與自由
十一、宗教上的業論
1.宗教的立場
2.緣的結構
3.傾向精神主義
4.種子論的意義
十二、業的否定
1.肯定業的志向
2.否定業的志向
3.龍樹否定因果律
4.龍樹否定緣
5.否定業的意義
6.親鸞的否定業
點閱次數498
建檔日期1998.07.22
更新日期2014.05.2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911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