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
作者 吳汝鈞
出版日期1998.05
出版者文津出版社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版次:初版2刷; 初版:1995.06.集叢:佛學叢書.
關鍵詞中國佛教; 現代佛教=近代佛教=Contemporary Buddhism
摘要作者以深入淺出的筆法,撰述印度佛學與中國佛學。主要目的是將佛教哲學及義理的基本輪廓,以現代人所熟悉的詞彙作簡明的詮釋。此外,書中並將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之間的差異,以「實踐方式」、「用」的觀念,以及佛性的觀點,加以詳盡的闡釋。

目次一. 中國佛教的特色
1. 實踐方式
2. 關於「用」的觀念
3. 關於佛性的觀念
二. 早期的中國佛教及翻譯事業
1. 佛教的傳入
2. 格義佛教
3. 道安的佛教運動
4. 慧遠的佛教運動
5. 鳩摩羅什的翻譯事業
6. 玄奘的翻譯事業及其思想
三. 僧肇與竺道生的慧悟
1. 僧肇的不真空思想
2. 佛性的問題
3. 竺道生的佛性思想
四. 天台宗的判教理論
1. 中國佛學的宗派
2. 關於圓教的觀念
3. 智顗的生平與著作
4. 智顗的判教
5. 五時說
6. 化儀四教
7. 從真理觀看化法四教
8. 從實踐方法看化法四教
9. 四教的特色
五. 天台宗的真理觀 -- 中道佛性
1. 中道佛性
2. 四教的四聖諦觀
3. 真理的常住性
4. 真理的功用性
5. 真理的具足諸法
六. 天台宗的實踐法 -- 一心三觀
1. 所謂「一心三觀」
2. 從假入空觀
3. 從空入假觀
4. 中道正觀
七. 華嚴宗的判教理論
1. 重要人物及文獻
2. 五教十宗
3. 小教
4. 始教
5. 終教
6. 頓教
7. 圓教
八. 華嚴宗的法界緣起觀
1. 四種緣起
2. 法界緣起
3. 相即相入的邏輯
4. 相即
5. 相入
6. 相即相入的現實意義
九. 六相圓融與四法界
1. 六相圓融
2. 六相圓融與八不
3. 四法界
4. 事事無礙法界
十. 禪的出現與發展
十一. 達摩與早期禪 -- 清淨心性的強調
1. 達摩其人與思想
2. 二入四行
3. 關於四行
4. 從慧可到弘忍
5. 如來藏思想與《楞伽經》
6. 即清淨心是佛的思路
7. 捨妄歸真的實踐
十二. 慧能禪 -- 無之智慧的開拓
1. 如來禪與祖師禪
2. 無住的主體性
3. 無之實踐
4. 無一物
十三. 神會禪 -- 靈知的光輝
1. 傳奇的生平
2. 如來禪的確立
3. 佛性與染污
4. 靈知真性的提出
5. 靈知真性的性格和作用
6. 頓悟論 (一)
7. 頓悟論 (二)
8. 神會與慧能頓悟論的分別
9. 對北宗禪的批判
10. 神會禪的特色
十四. 馬祖禪 -- 體用觀的開顯
1. 慧能以後禪的發展
2. 從慧能到馬祖
3. 極端的體用觀
4. 全體是用與全用是體
5. 平常心
十五. 臨濟禪 -- 充實飽滿的動感
1. 「真正見解」的強調
2. 不受人惑與自信
3. 無位真人
4. 理想人格的體現
5. 臨濟的機用
6. 四喝
7. 對應不同根器的教法
十六. 曹洞禪 -- 五位的倡導
1. 對本體空理的體會
2. 從體用關係看真幻問題
3. 由正偏五位到君臣五位
4. 君臣五位
5.《人天眼目》的解釋
6. 法眼文益論五位說
7. 曹洞禪接引學人的方法
8. 總結
ISBN9576683017 (平)
點閱次數1260
建檔日期1998.07.22; 2002.10.05
更新日期2014.05.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957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