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平坤
|
出處題名 |
慧炬=Torch of Wisdom Monthly
|
卷期 | n.469/470 |
出版日期 | 2003.08.15 |
頁次 | 41 - 45 |
出版者 | 慧炬雜誌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towisdom.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經部; 唯識; 中觀; 實有; 宗義書; 毘婆沙; 無自性; 勝義自性; 補特伽羅; 諸法性空; 藏傳佛教 |
摘要 | 日慧法師《佛教四大部派宗義講釋》閱後,本文除了抒發「感想」之外,主要則在思論四個問題: (1)「緣起」思惟與「實有」之見可否相容? (2)「勝義自性(有)」,意含「實有」(Reality)乃至「實體」(Substance),抑或應為「真實(truth)」之義? (3)四大部派所修「道次第」,能否依據一定原則看待,並安排其各自的地位與意義? (4)可以根據「乘」義大、小來決定二(三)乘聖賢的果位高下嗎? 藉由掌握日慧法師的講釋要點,同時引據經論相關說法,本文在論述中回應上列問題,得出如下「意見」: (1)「緣起」一旦貫徹於思惟中,「實有」之義勢無成立的真實依據。 (2)作為「勝義自性」之「有」,由於實是依準聖人的智慧境界而成立,因此,應許「真實(truth)」才能切合其中確意。 (3)「以無所得行」這一原則貫徹所有對治義的修道活動,四部所教的「道次第」,或能各住其位,或可獲致相持並進的作用。 (4)大、小分乘,但有「方便」之義,卻不能據以陟降各乘行人的果證上下;因為,非己境界的緣故。 本文最後則揣測法師講述四部宗義之用心,歸在希望藉此講述以引導學人通教明義、入修佛道;其中,或亦寓有合會三部宗義歸於中觀根本見地一主意:即以此作結,並奉請高明賜正。
|
目次 | 三、「修道次第」的根本和枝末 四、「乘」之大小與果證高下 肆、結語 註釋
|
點閱次數 | 1314 |
建檔日期 | 2003.10.24 |
更新日期 | 2017.12.1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