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智度論》中的淨土觀
作者 蔣義斌 (著)=Chiang, I-pin (au.)
出版日期2000.04.16
頁次221 - 244
出版者正聞出版社
出版地新竹縣, 臺灣 [Hsinchu hsien, Taiwan]
叢書名《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Buddhist and Religious Studies, Essays in Honor of Venerable Yin-Shun on his 95th Birthday
資料類型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淨土; 揵闥婆城; 大智度論; 大品般若經; 菩薩; 蔣義斌
摘要淨土是大乘運動的重要理念,佛教「空義」的社會關懷,在大乘思想中,有進一步的發展. 六婆羅蜜,十善道等教義,是要落實到實際的社會實踐,「緣起性空」的原則,亦適用於社會氛圍的淨化,因此般若空慧與淨土思想有密切關係.

雖佛教亦有他方世界的淨土觀,然而般若經典所彰顯的淨土,是以「菩薩行」為基礎的淨土觀. 因菩薩功德的具體落實於社會,故其淨土應是立基於人間,與眾生不斷地進行對話.

《大智度論》說《大品般若經》空義十喻中的揵闥婆城喻,是大乘教義所獨有的. 揵闥婆城喻可以說明淨土的「因緣和合」,淨土是由菩薩功德,眾生,眾生功德合和而成的.

淨土是因緣和合而成,故須不斷地開發,菩薩菩薩「自行六波羅蜜,亦教他人令行,共清淨因緣」,故「佛土清淨」. 淨土是因緣和合而成的觀點,仍被鳩摩羅什,僧肇等所繼承,般若系的淨土觀,與諸法皆因緣和合而成的論旨,密切地關連著,行六度不僅是悟了空義,而是以淨化環境為職志,故具深刻的社會關懷.

目次
一. 前言
二. 初品十喻中的揵闥婆城
三.《大品般若經》菩薩與淨土
四.《大論》淨土觀與六度
五. 結言
ISBN9570366435 (精); 9570366443 (平)
點閱次數693
建檔日期2001.07.27
更新日期2012.08.2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7590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