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俱舍論.世間品》所記有關「緣起」一詞的詞義對論--以漢譯兩本的譯文比對與檢討為中心
作者 萬金川
出處題名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1
出版日期1996
頁次1 - 30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俱舍論=阿毘達磨俱舍論=Abhidharmakosa=Abhidharmakosabhasya; 世親=Vasubandhu; 即緣即起; 先緣而後起; 巴尼尼的八章篇=Panini's Astadhyayi; 不共可量性=Incommensurability; 表層句法=Surface Syntax; 深層句法=Deep Syntax
摘要想要正確地來解讀漢譯文獻,理解譯者所欲表出的意思,其困難的程度實則並不亞於直叩梵文原典,或披翫藏本之譯。就解釋學的立埸來說,翻譯本身便是一種詮釋,而此處所謂翻譯不只是指不同的自然語言間的轉換而已,實亦指在相同的自然語言中,不同的構句形式間的轉換,如主動語態改作受動語態,或偈頌轉為長行,均可稱之為是一種翻譯;此中後者,在印度的佛典注釋傳統中,疏釋者在面對偈頌體的論書,如龍樹的《根本中頌》,進行疏釋時,往往採用了此手法,這自然涉及了詮釋的問題;而不同注釋家間的論爭,往往在形式上也可說是源於他們對該一偈頌的「翻譯」有別,當然更是在內容上彼此的理解有異。因此,在國內一面高唱重返梵文佛典時,一面低吟願入藏譯佛典之門(自來在學界目之為「準梵語佛典」)時,龐大的漢譯佛典似乎已然是韶華已逝而門前冷落了,而唐人的疏釋更是乏人問津,豈堪聞問。這種方法學上的偏失,可謂其來有自,乃繼踵扶桑樸學的結果,以為「訓詁明,則義理亦可了然於心」。國內如今學罷梵藏二語而能直扣其文者,所在多有;但同時能無礙的解讀漢譯或漢語佛典者,或恐不多,這種閱讀能力的急速衰退,在位而職司其事者,豈能不憂。如何結合梵藏二語的知識而來確實地判讀傳統漢譯,乃至理解自家祖師大德的文字般若,實為提昇梵藏二語的閱讀能力外,另一項重要的工作。但願本文之作,能對有志於斯學者,提供一個值得考慮的入路。
目次壹、「緣起」一詞的詞義解釋 2
貳、文法學者的批判 10
參、文法學者的結論 18
ISSN10271112 (P)
點閱次數3368
建檔日期1999.07.09; 2002.03.01
更新日期2017.06.2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9079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