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禪數到性空 ── 論道安對安世高禪數思想的傳承與超越=From Dhya-na-Contemplation to Emptiness: Tao-an' s Reinterpretation of An Shikao' s Thought
作者 涂艷秋 (著)=Tu, Yen-chiu (au.)
出處題名 漢學研究=Chinese Studies
卷期v.21 n.2
出版日期2003.12.01
頁次77 - 109
出版者漢學研究中心
出版者網址 http://ccs.ncl.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全文見 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21_2/p077_110.pdf
關鍵詞空性=Emptiness=Sunyata=Sunnata; 道安; 安世高; 禪數思想; 般若思想
摘要歷來研究釋道安者,大多將其思想分為 「般若」與「禪觀」兩部分,前者用以說明他對佛教教理的解釋,後者則用來說明他對佛法踐履的看法。一般而言,實踐的基礎立足於對教理的理解,而對教理的理解,則足以決定修行的方向與方法。但吾人如果仔細檢視道安思想時,會發現其禪法承自安世高,而安世高禪法,是屬說一切有部 (小乘的一支) 的系統;但他對教理的理解,又是屬般若經系統。如此一來,一則會導致知在般若、行在小乘的奇特模式,二則是在這個奇特的模式當中,大乘的理想如何與小乘的修行法門結合?小乘的實踐方法如何完成大乘的理想?
經過仔細分析,可知安對安世高禪法並非完全承襲,早期他一方面接受安世高將世界分為現象層與本體層;但另一方面,他卻完全排斥禪數修行的終極目標--只為一己的「無為度世」,「不復還在世間」,而極力主張「不言而化,故無棄人,不疾而速,故無遺物」的大悲本懷。到了晚期,他雖仍認為「寂」.「本」是存在的,但此時的寂本已不再是可執可馭、相對於現象界的寂然之境,而是 「湛爾玄齊」.「本末等爾」的真如了。
由此分析,吾人可以明白道安是如何的融會般若思想,與安世高的禪數之學,從而也解決道安的本無,是否等同鳩摩羅什所傳之 「空」的爭論。
ISSN02544466 (P); 02544466 (E)
點閱次數463
建檔日期2004.02.20
更新日期2019.12.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0103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