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在市場經濟轉軌中的機遇與挑戰 -- 兼論當代中國宗教的若干理論問題
作者 王雷泉
出處題名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4
出版日期1995
頁次1 - 10
出版者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當代中國佛教; 宗教理論; 市場經濟; 宗教熱; 知識分子群體; 商品大潮; 適應論; 政教分離; 經濟體制改革; 社會批判; 非宗教化; 世界性趨勢; 兼論; 文化論
摘要統計數字表明,傳播媒體時時使用的「宗教熱」一詞,是在文革中處於冰點以下的宗教,隨改革開放,逐步升向常溫的社會現象。由於歷史的遺留問題和現實商品大潮的衝擊,表現為「熱中有冷」和「熱中有亂」的兩種困局。文章分析了鴉片論,特區論,適應論,文化論,相容論,制衡論這六種相互矛盾的理論框架,由於理論上的曖昧不清,使正統宗教徒不敢理直氣壯地堅持自己的信仰,使社會上有宗教需求的人對正統教團產生疑惑,從而促成地下宗教勢力和歪門邪道盛行。作者認為有四種因素使佛教面臨復興的機遇﹕一、政教分離已成不可逆轉的世界性趨勢;二、佛教在各教平等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三、經濟體制改革為佛教的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四、具備獨立品格的佛教知識份子群體正在形成。文章指出:佛教須回應世俗化的挑戰,調整在信仰,社會,文化三大層圈中的關係,使信仰素質,組織規模和文化品位三者保持均衡發展。知識份子對宗教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將有效地制約「宗教非宗教化」現象的蔓延,並直接改變「宗教非學術化」的局面。經理性提純的宗教,在走向現代化的中國有可能發揮更大的社會批判作用。化世俗而不為世俗所化,永遠是佛教面臨的現實課題。
點閱次數419
建檔日期1998.04.28
更新日期2018.01.3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2225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