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潘桂明
|
出版日期 | 2000.11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csspw.com.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共二冊 |
關鍵詞 | 居士佛教=Layperson's Buddhism; 中國佛教史=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
摘要 | 本書是對兩千年中國佛教中,在家居士信仰的信奉史研究。居士佛教在中國大乘佛教史歷來佔有重要地位,他們通過譯經、刻經、結社、法會等活動“護持佛法”,在維護佛教思想文化方面,做出過重大貢獻。佛教的繁榮與衰落,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無不密切地聯繫于,居士的信仰與思想創造。作者為國內重要佛學專家,本書是作者在最近八年內搜集原始資料,傾其心力認真爬梳、分析,和研究的結果,代表了這課題在當前的最高水準。
|
目次 | 序言 第一章 居士佛教概論 第一節 居士和居士佛教 第二節 居士佛教的源流 第三節 大乘經典中的居士佛教 第四節 中國居士佛教資料 第二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發端--東漢三國時期 第一節 東漢帝王的祀佛活動 第二節 地方軍閥笮融的奉佛 第三節 牟子及其《理惑論》 第四節 支謙等人的譯經活動 第五節 曹植及其《辯道論》 第三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滋長--兩晉時期 第一節 兩晉貴族官僚的佛教信仰 第二節 名士與名僧的交往 第三節 孫綽及其《喻道論》 第四節 郗超及其《奉法要》 第五節 北方帝王的護法活動 第六節 道安教團中的居士群體 第七節 慧遠教團中的居士群體 第八節 居士論沙門不敬王 第四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壯大--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北朝帝王的興佛活動 第二節 南朝帝王的奉佛事實 第三節 夷夏之辨中的居士佛教 第四節 形神之辯中的居士佛教 第五節 居士佛學中的心性論 第六節 周顒及其《三宗論》 第七節 居士倡導的三教融合思想 第八節 民間結社中的居士佛教 第五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繁榮--隋唐五代時期(上) 第一節 隋唐帝王的奉佛活動 第二節 李士謙和王通等人的三教關係說 第三節 李師政的《內德論》 第四節 李通玄的新華嚴學說 第五節 梁肅和李?的儒釋心性會通論 第六節 柳宗元、劉禹錫的儒釋融合論 第六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繁榮--隋唐五代時期(下) 第一節 禪師門下的居士群體(一) 第二節 禪師門下的居士群體(二) 第三節 隋唐上層居士佛教評析 第四節 隋唐佛教的民間傳播 第五節 五代十國南方君臣的奉佛 第七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全盛--兩宋時期(上) 第一節 宋王朝的佛教政策 第二節 宋代士大夫的參禪學佛 第三節 蘇軾和黃庭堅的佛學修養 第四節 大慧宗杲門下的居士群體 第五節 宋代士大夫禪學的歷史地位 第八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全盛--兩宋時期(下) 第一節 宋代淨土結社中的居士佛教 第二節 王日休的《龍舒淨土文》 第三節 張商英的《護法論》 第四節 宋代理學對佛學的批評和吸收 第五節 宋代理學家的佛學修養 第九章 三教融合思想的演進--遼金元時期 第一節 遼金元帝王的奉佛 第二節 李純甫及其《鳴道集說》 第三節 耶律楚材的佛教思想 第四節 劉謐的《三教平心論》 第十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反省時期--明代 第一節 明代帝王與佛教 第二節 宋濂的佛教思想 第三節 姚廣孝及其《道餘錄》 第四節 李贄的居士佛學 第五節 袁宏道的居士禪學 第六節 晚明士大夫佛學與陽明心學 第七節 “四大高僧”門下的居士群體 第十一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維繫時期--清代 第一節 清代帝王的奉佛 第二節 居士佛教的維繫 第三節 “四大名山”的形成和發展 第十二章 中國居士佛教的改革時期--近代 第一節 楊文會及其金陵刻經處 第二節 歐陽漸與支那內學院 第三節 近代學術性佛教研究的展開 第四節 居士團體的佛教文化活動 附錄:參考書目 |
ISBN | 7500428316 |
點閱次數 | 1304 |
建檔日期 | 2004.03.18
|
更新日期 | 2014.05.2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