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湛然與澄觀佛性思想之研究=A Study on Chan-jan's and Ch'eng-Kuan's Buddha-Nature
作者 郭朝順 (撰)=Kuo, Chao-shun (compose)
出版日期1994
出版者中國文化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pcc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志夫
畢業年度83
關鍵詞郭朝順; Kuo, Chao-shun; 佛性; 法身; 真如; 心; 性惡; Buddha-nature; True Body; Tathata; Mind; Inherent Evil
摘要「佛性」觀念為中國佛學的首要課題之一. 然而佛性觀念的發展至為複雜而曲折,其中除信仰 (信行) 與智慧 (法行) 兩條路線的交雜外,也有印度空,有思想間彼此的辯証與發展. 及至佛教傳入中國之初,更由於佛教作為一種外來的宗教,且大,小乘各宗學說並未有系統地依序傳入中土,是故學者,僧人難以確知經典原本編集的時間,更遑論各式經典在佛教中的定位. 中國佛教學者經過長期的摸索,在南北朝至隋唐期間整理出各種教相論,分別為經典出現的先後及位階,提出不同的判釋. 其中堪稱中土佛學思想的代表者,即為天台與華嚴. 不同的教相判釋,常形成不同的教理論釋系統. 就天台的特色來說,一般名之為實相論系統; 華嚴則稱為緣起論系統,二者對「佛性」課題,也有不同的理解. 佛性思想自東晉竺道生以來,除唐代法相宗的五性說以外,皆肯定眾生皆有佛性,包括一闡提也能成佛. 但隋代的三論吉藏首先提出「草木有佛性」的主張,令後代學者反省「佛性」觀念之實際意涵 天台實相論與華嚴緣起論,對「無情有性」問題的深切反省以天台的湛然與華嚴的澄觀為代表. 尤其是湛然論証「無情有性」的《金剛錍》,更是將佛性的外延擴及無情萬物的力作. 他乃是以天台實相論為基礎,但也借用了華嚴的唯心緣起論及《大乘起信論》「真如不變隨緣」等觀念,但基本上尚屬嚴守實相論的分際,並未將佛性觀念詮釋為某種創生的本體. 華嚴澄觀曾問學於湛然,湛然對他的影響頗深. 除其所問學的止觀方面,澄觀幾可說是全盤接受湛然「無情有性」,「草木成佛」等命題. 但其所依據的理由,郤是華嚴的唯心緣起論的基礎,此外《起信論》的「真如不變隨緣」,禪宗」等,都是其論証的要根據. 天台湛然的理論,雖不似澄觀那樣徹底,他是從性具萬法的角度來說一切諸法,無論有情或無情皆具佛性. 無情萬法性「具」佛性,但這不表示無情木石能說法,所以在木石能否修証成佛的問題上,留下了未決處,這主是由於他不那麼高舉「心」的地位,而只就一切眾生有染,有淨的一念心來說. 是以在他的理論中,「心」不負責萬法的生起,「心」是眾生各自用以觀照的對象,及修持的場所. 這即顯示湛然的立場與澄觀的殊異處,及湛然思想乃立足於人間的性格.
點閱次數804
建檔日期2001.01.04
更新日期2023.01.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543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