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賢愚經》及其相關問題研究=The Study of the Sutra of 《 the Wise and the Fool 》
作者 梁麗玲 (著)=Liang, Li-ling (au.)
出版日期2001
頁次587
出版者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出版者網址 http://litera.ccu.edu.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
指導教授謝海平=Xie Hai-Ping; 鄭阿財 Zheng A- Cai
畢業年度89
關鍵詞賢愚經; 佛教文學; 敦煌寫經; 敦煌壁畫; 石窟藝術; 佛經故事
摘要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賢愚經》中蘊涵豐富的研究材料,除文學研究的價值外,與石窟壁畫的關係更為密切,也可作為研究佛教思想的重要參考,更是部值得深入探討的佛典首先,《賢愚經》是由曇學等八位僧人,遊歷西域時參加般遮于瑟大會聽講的筆記. 於高昌輯譯成書,再帶回涼州由慧朗命名. 這種沒依據梵文本翻譯,而是匯集西域流行故事編纂而成的經典,為漢譯佛典另闢一條門徑,同時也是佛經在中國本土結集的重要例證之一. 就經典的流通性來說,《賢愚經》所載的故事廣受一般群眾的歡迎,所以除漢文本外,亦先後被譯成藏文. 蒙古文. 德文. 英文等不同的版本,在許多地區流通. 此外,在敦煌藏經洞發現不少,《賢愚經》的寫經題記和抄本,還有依《賢愚經》故事為題材所繪製的壁畫,及改寫而成的變文. 由此可見本經廣受歡迎的程度. 其次,隨《賢愚經》的流傳,在文學及藝術創作方面,產生莫大的啟迪作用. 例如《賢愚經》中情節曲折. 設想奇詭的故事題材,為變文. 小說. 戲劇等方面,提供不少創作的新題材. 延伸到壁畫藝術上,在新疆石窟中有不少故事畫可與《賢愚經》相對應,更豐富了莫高窟壁畫題材的創作空間. 由此可知,《賢愚經》在西域與中原佛教藝術文化的交流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另外,於晚唐. 五代時期,《賢愚經》的故事題材成俗講內容之一,無形中將經文. 文學和壁畫緊密結合在一起,除印證《賢愚經》與中國文學和敦煌壁畫的密切關係外,更可進一步考察當時民間佛教信仰的社會背景,亦可作為研究敦煌佛教發展的重要參考. 然而綜觀前賢對《賢愚經》的研究,在經典方面,著重在藏文本而非漢譯本; 在文學方面,則以對變文的影響為主; 在壁畫方面,多針對某一壁畫或個別窟號作探討. 尚未能結合《賢愚經》與文學及壁畫三方面作全面性探討,實無法看出這部經的價值所在,於是引發我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所以本論文則針對《賢愚經》中六十九則故事,進行比較全面而有系統性的整理與論述.
二. 研究方法與步驟
首先運用文獻整理法,分別在第二章《賢愚經》概述中,探討《賢愚經》的傳譯過程. 成書年代,又從現存敦煌寫卷中,考察《賢愚經》傳入敦煌的年代和流傳的情形,藉以凸顯本經的特質及廣大的影響力. 然後從歷代佛典目錄,考察《賢愚經》的定位. 卷數演變的情形. 第三章,從《賢愚經》故事內容的主旨加以分類,並析論其主題特色和思想內涵. 第四章,另從十二分教的佛經分類方式,將本經的故事內容依本生. 因緣. 譬喻等不同的類型加以區分,並探討其不同的故事結構形式. 第五章,利用比較分析與統計法,將《大正藏》中與本經故事有關的經典做地毯式的蒐集,並加以對照比較,再做分析歸納及探討彼此間相互影響的關係. 第六章,分從佛教文學和故事學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一方面探討經典中譬喻文學的特色,一方面從敦煌變文. 小說. 戲劇和民間故事等文學作品中,論證本經的故事內容,於不同時期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第七章,從圖像學的角度,分別對新疆與敦煌石窟中的《賢愚經》故事畫加以考訂與整理,再根據經文與壁畫內容相互對照進行研究,不但可為本經故事找到來源,亦可發現敦煌莫高窟各時期所展現的不同風貌. 接著更進一步比較兩地石窟在藝術風格表現上的差異,從中可發現由西域化轉變到中國本土化的歷程.
一. 就經典本身而言
(一) 更正經錄記載的錯誤:又本經所集為曇學等人到于闐聽講的筆錄,並沒《賢愚經》的梵文本流傳於世. 所以《長房錄》等云:[於于闐得此經梵本]等說法也是不正確的,而譯經地點的錯誤也是同樣的情形.
(二) 缺乏成經時間的實證:有關《賢愚經》《賢愚經》的集成時間,國內外學者歷來有不同的見解,約可分為主張[公元445年]及[公元435年]兩種,這兩種主張皆言之有理,目前尚無進一步資料可作正確論定. 基本上,我覺得僧祐在<賢愚經記>所載[至高昌乃'集'為一部]與[元嘉二十二年,歲在乙酉,始'集'此經],這兩個'結集'的時間應有不同,也就是從涼州出發到于闐收集材料並翻譯,再將筆錄攜回高昌做整理,等到定稿後由釋慧朗命名為《賢愚經》的時間,可能不是短短一年即可完成.
(三) 流傳地域廣闊且長遠:經由《賢愚經》在敦煌. 中原. 西藏. 蒙古. 德國及英國等地流傳的情形,可以看出本經傳播地域之廣,這些譯本皆可映證本經廣大的影響力.
(四) 呈現內容的豐富多樣:本文依故事主旨,分為'業報'和'教化'兩類,藉以闡揚善惡業報及佛陀教化眾生的內容. 又從佛教文學的立場,分析本經故事類型與結構形式,發現《賢愚經》故事以本生. 因緣為主,但皆被當作例證譬喻之用,其中以業報因緣為最多,而單純譬喻最少,而故事結構的形式繁複多樣,而以'說因緣'及'舉譬喻'組成的複合型居多.
二. 與相關佛典的比較
(一) 釐清《賢愚經》故事與相關佛典之關係:經過第五章將相關經文內容比對後,可發現與本經有關的漢譯佛典,或內容相近. 或主題相同. 或情節發展相似者,共有四十五種之多,其中尤其和《撰集百緣經》的關係最為密切. 就故事內容而言,與其他經典有關者計有五十二品,這些相關經典都有共同的來源,不過,因編纂者的不同,或旨趣不一,或表現形式各異,而呈現多種不同的風貌. 因此同樣的故事題材,或因當時講經法師的演說方式,或被曇學. 威德對原故事作了刪節. 擴充或修飾,於是在《賢愚經》中便以不同的面貌展現出來.
(二) 可作繪製壁畫所據經典之判別:有些壁畫的故事題材,因涉及多部內容相關的經典,較難判斷所繪壁畫內容之依據. 經由經文比對的結果,再對照壁畫的主情節,即可判定壁畫是否根據《賢愚經》而繪.
(三) 提供本經影響中國文學之證據:相關經典的比較結果,更可以為《賢愚經》的故事情節,影響中國文學的創作,提供具體而直接的明證. 以小說為例,只有《賢愚經》對頂生王登上三十三天的情節,有精彩詳盡的鋪陳,其它經典大多簡單描述頂生王欲奪帝釋地位的念頭而已,所以《西遊記》中大鬧天宮情節,應是出自本經第六四則<頂生王緣品>.
三. 就文學方面而言
(一) 凸顯佛典文學的特色:撇開經典說教的部份,《賢愚經》本身就是部具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 就佛典文學而言,《賢愚經》包含本生.因緣.譬喻故事內容,即兼備了贊佛文學.因緣文學與譬喻文學的特色. 再以譬喻文學的觀點,從修辭學的角度切入,說明譬喻手法在《賢愚經》中的運用.可見在佛教普及化的過程中,《賢愚經》這類通俗教化的經典,為適應廣大信眾的需求,不再採用高深的佛教義理傳教,而是以說故事的譬喻方式來宣說佛理.
(二) 豐富中國文學的內容:在敦煌變文.小說.戲劇和民間故事等文學作品中,許多故事的取材或情節的運用皆源於本經,或加以演變而來. 可見《賢愚經》在佛典傳譯過程中,扮演印度故事中國化的橋樑與媒介.
四.就壁畫方面而言
(一)應證本經內容源自於西域:從現存新疆石窟中,大量壁畫題材能與《賢愚經》故事相對應,這些本緣故事畫與當時西域流傳的經典有密切的關係. 這類出現於四. 五世紀的藝術作品,除可反映當時西域佛教所宣傳的內容外,與本經故事的來源可能相同.
(二)從觀像轉變為與俗講結合:在敦煌石窟中的《賢愚經》壁畫約可分為兩個時期:一是從北朝到隋唐初年約二百年間,以觀像修禪為主的本緣故事畫,主在闡揚百對佛法虔誠的追求; 其二是到了晚唐.五代. 北宋初年的二百多年間,以整部經為繪畫題材的《賢愚經變》,壁畫內容將《賢愚經》與<勞度差鬥聖變>和變文緊密結合在一起,成俗講的內容之一.
(三)從西域到中原的轉化歷程:將新疆與敦煌的壁畫內容比對後,除呈現兩地不同的藝術風格外,更可提供本經由西域向中原傳播的證據,和發現敦煌故事畫從承襲西域風格到逐漸漢化的轉變軌跡,如此更可說明兩地石窟藝術的因緣關係,及西域佛教對中原文化的影響.
目次 第一章 緒論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P1
第二節. 前賢研究成果綜述P2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方法P6
第二章.《賢愚經》概述P8
第一節. 編譯者P10
第二節. 卷帙品第P15
第三節. 成書過程.年代及流傳情形P21
第四節. 歷代經錄對《賢愚經》的定位P34
第五節. 現存版本概況P43
第三章.《賢愚經》內容探析P59
第一節. 故事宗旨P61
一. 業報P61
二. 教化P82
三. 其他P86
第二節. 思想內涵P92
一. 小乘佛教P92
二. 大乘根苗P94
三. 因緣業報P95
四. 五道輪迴P96
五. 廣發誓願P97
六. 稱念佛名P100
七. 蒙佛授記P102
第三節. 強調主題P104
一. 舍身護法的精神P104
二. 政治教育的目的P107
三. 凸顯佛法的殊勝P109
四. 強調佛陀的威德P111
五. 倡導布施的功德P114
六. 平等度眾的主張P115
第四章.《賢愚經》之故事類型與文學技巧P117
第一節. 因緣.譬喻.本生的關係與界說P119
第二節.《賢愚經》故事分類P126
一.說因緣P126
二.舉譬喻P140
第三節.《賢愚經》故事結構P160
一. 原始型P160
二. 發展型P161
三. 複合型P163
第四節.《賢愚經》修辭技巧P173
一. 善用譬喻手法P173
二. 用譬喻技巧P189
第五章.《賢愚經》故事與相關佛教故事之比較P194
第一節. 主題.情節皆相同,內容稍作改變者P201
第二節. 主題.情節相同,但內容不同者P375
第三節. 主題不同,但內容和情節相近者P423
第四節. 部份情節相同者P445
第五節. 題材相似,但故事內容. 情節發展皆不相同者P467
第六節. 小結P470
一. 釐清《賢愚經》故事與相關佛教故事之關係P470
二. 可為繪製相關壁畫所依經典提供判別之根據P475
三. 為《賢愚經》影響中國文學提供有力之實證P476
四. 藉《賢愚經》考察成書當時西域流傳之故事P477
第六章.《賢愚經》與中國文學之關係P479
第一節. 敦煌變文方面P480
第二節. 小說方面P489
第三節. 戲劇方面P497
第四節. 民間故事方面P501
第七章.《賢愚經》與中國石窟藝術P509
第一節. 新疆石窟中的《賢愚經》壁畫P511
一. 新疆石窟壁畫中有關《賢愚經》內容之考訂P512
二. 故事畫題材所反映的思想與特性P528
三. 故事畫所展現的藝術特色P530
第二節. 敦煌石窟中的《賢愚經》壁畫P532
一. 敦煌石窟壁畫中有關《賢愚經》內容之考訂P532
二. 壁畫主題思想所反映的時代風貌P541
三. 從壁畫的表現形式看歷代藝術風格的轉變P546
第三節. 新疆與敦煌石窟《賢愚經》故事畫之比較P549
一. 在選擇題材方面P549
二. 在構圖形式方面P556
三. 在情節佈局方面P559
四. 在人物形象方面P561
第八章. 結論P563
附圖. P568
主參考書目. P574
點閱次數719
建檔日期2002.4.25
更新日期2015.11.2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382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