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科學的非科學基礎
作者 郭正典
出處題名 佛學與科學研討會論文集(第5屆)
出版日期1999.04.10
頁次45 - 60
出版者財團法人圓覺文教基金會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台北榮總呼吸治療科主治醫生. 陽明大學醫學院內科副教授. 東吳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關鍵詞科學; 實證原則
摘要任何科學理論或架構一定有個基礎,這個最後的基礎一定是無法由更基礎的根據予以驗證的,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基礎了,換言之,任何科學理論或架構的基礎一定是個無法驗證的假設. 不管是牛頓的運動三大定律. 量子力學或是愛因斯坦的狹義及廣義相對論,都是建立在無法驗證的假設上,因此,科學的根基是不科學的假設,從這個角度來看,科學是有住的. 另一方面,從科學的發展史來看,可知科學家常用猜的方法來得到科學真相. 雖大物理學家費因曼 ( Richard P. Feynman,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 特別強調用猜的不一定就不夠科學,但誰都知道這只是個託辭,因「猜」就是沒確實的證據,就是不確定,怎能說它是科學? 事實上科學的突破常來自靈感,有了靈感才能猜,而靈感就是靈光一現,它是無中生有的東西,因此,科學的基礎應是靈感,是空無,或更貼切地說,是人心,而人心是無住的. 從科學的基礎是假設及公設看來,科學是「有住」的,但若從科學突破常來自靈感的事實來看,科學應是「無住」的. 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結果,那科學到底是什麼? 科學的這種雙重性質或許只能用金剛經的「邏輯」來理解. 如果套用金剛經的常見句型,我們可以說:「所謂科學,即非科學,是名科學」,或許用這種態度. 這種認知,我們才能理解所謂的「科學」到底是什麼.
點閱次數459
建檔日期2003.08.11
更新日期2015.08.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432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