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捨與得
作者 釋惠敏=Shih, Hui-min
出版日期1995.05
資料類型網路資料=Internet Resrouc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惠敏法師其他資料見:http://ge.tnua.edu.tw/~huimin/
關鍵詞隨喜; 生活中的修行=Buddhism in Life; 布施=Donation; 四無量心=Four Immeasureables;
摘要「捨與得」(givc and take)似是條簡單的公式,因甲方give A 物 to 乙方,故甲方 take B 物 from 乙方。但能徹底理解而實踐者不多,因這條公式常令人困惑。如它也可改寫成「因乙方 give B 物 to 甲方,故乙方 take A 物 from 甲方。」這就說明"give and take"是相對的,如俗諺「明明去,暗暗來;明明來,暗暗去」,亦可說是「來來去去,去去來來;不來不去,不去不來」,實在不必太計較「誰捨誰得」或「誰得便宜誰吃虧」。

其次,因甲方、乙方、A物、B物不一定都是具體對象,或有形、無形,或財物、行為,或言語、心意,故明眼人能隨時隨機適當地「捨與得」,信手拈來都是。如理財專家善於流通財物,覺悟者亦知道所「得」是難逃無常法則的,若不施「捨」則於自他皆無益而終歸朽壞,布施交流才能化腐朽為神奇。此外,此公式從 “因為” 至 “所以” ,反應的時間長短不一,在交換質量上也不一定是常數。如何能百折不回,至死無悔?如何能施捨自己所僅有的、最愛的、極辛苦所得的?如何能以歡喜心、恭敬心、清淨心,施捨給任何人乃至仇敵?太難了吧!

但我們可從「隨喜心」開始學習,心「隨」他人之善行義舉起歡「喜 」、關懷、參與。或多用心體會日常中一呼 (捨)一吸 (得)事實,否則只呼出或只吸入豈不彆扭?如此也可從與大自然交流的經驗中,確認自己是與社會息息相關的,並瞭解與社會共存的需要,及學習與他人分享的自在。
點閱次數658
建檔日期2004.02.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641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