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林朝成
|
出處題名 |
當代=Con-Temporary Monthly
|
卷期 | n.55 (總號=n.173) |
出版日期 | 2002.01 |
頁次 | 52 - 61 |
出版者 | 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成功大學教授
|
關鍵詞 | 戒律=Precepts=Vinaya=Sila; 佛教倫理學=Buddhist Ethics; 佛教環保=Buddhist Environmentalism=Environmental Ethics; 佛教生態學=Buddhist Ecology; 人間佛教=入世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Engaged Buddhism; 現代佛教=近代佛教=Contemporary Buddhism; 台灣佛教=Taiwanese Buddhism; 緣起=conditions=pratitya-samutpada=paticca-samuppada |
摘要 | 本文 對恒清、昭慧二法師和筆者所建構的佛教生態倫理,多所針砭和建議。他採用歐美一些佛教生態學者的觀點 ,一改先前「佛教放生與環境保育」專題研究報告,對「緣起」正面肯定的觀點,以為建立在「緣起」理論下的生態倫理,恐有落入「生物中心主義」或「生態中心主義」的可能,而與「緣起」理論「無中心」的教義相矛盾。而且,建立在「緣起」理論的生態學,其最終所要完成的「生態大我」(ecological Self),恐有「梵我論」的嫌疑。針對這些質疑,筆者已寫就〈信仰與土地--建立緣起性空的佛教深層生態學〉一文,加以回應,並將口頭發表於弘誓基金會舉辦的「慶祝印順導師九秩晉七嵩壽學術研討會」上。(楊惠南評)
|
ISSN | 16072847 (P) |
點閱次數 | 820 |
建檔日期 | 2004.05.21
|
更新日期 | 2020.02.1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