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潘桂明
|
出處題名 |
佛教文化=The Culture of Buddhism=Buddhist Culture
|
卷期 | n.5/6 |
出版日期 | 2000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協會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web/index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出處:中國期刊網-文史哲輯專欄目錄 |
關鍵詞 | 居士佛教=Layperson's Buddhism=Secular Buddhism;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
摘要 | 本文先就“居士”、“居士佛教”概念,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予以分析、定義,并指出它們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內涵。本文認為,居士佛教的源頭可以上溯到原始佛教時期,但作為一種思想文化潮流,則出現于大乘佛教時期。居士佛教曾在印度佛教發展過程中作出重要貢獻,但它的全面繁榮則在中國。大乘居士佛教可歸結為菩薩、菩薩精神、菩薩修行三個方面,體現更高意義上的平等觀念,從而有可能將佛陀的理想化為民眾的自覺實踐。中國古代的社會特點和人文背景提供了大乘居士佛教繁榮的基本條件,而各類居士的護法活動、物質供施、參禪求道、學術參與等構成了中國居士佛教的主要內容。文章認為,以知識階層為核心的上層居士佛教在三個方面曾作出積極貢獻:①哲學思辨方面,不僅促進了佛教義理的傳播發展,而且還推進了世俗哲學思辨水平的提高;②具有從理性精神層面認識佛教義理的功能,以表達積極進取的思想觀念和社會意義;③在佛教中國化的全部過程中,曾起過十分關鍵的作用。 |
ISSN | 10042881 (P) |
點閱次數 | 509 |
建檔日期 | 2004.06.04
|
更新日期 | 2018.12.0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