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陳兵
|
出版日期 | 2008.02.01 |
頁次 | 471 |
出版者 |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audit.gov.cn/cysite/audit_publish/2005/200502.htm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近代以來,在東西方文明的猛烈碰撞中,慘敗於西洋重炮利艦的東方人,尤其東方的知識界,曾掀起過一股比較東西方文明、反省自己傳統文化的思潮,這種文化反思,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政治氣候下又再度興起。本書從文化比較的角度,闡揚佛法的核心——禪定之學,俾使古老的宗教文化能與現代科學接軌,與廣大民眾結緣,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人類文明的建設提供啟迪。其核心內容,是禪定的理論及修習方法,對修學佛法及煉氣功者,皆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
目次 | 第一章 佛教禪學源流 瑜伽、禪定、氣功溯源 一、禪定、瑜伽的六大淵源 二、禪定、瑜伽與宗教 佛教與禪定 一、佛教之源——釋迦牟尼的禪思體悟 二、佛教的宗旨及禪定在佛學中的地位 三、禪定與佛教哲學 四、禪定與佛教教制 佛教禪學在印度文化圈內的興衰 一、印度文化圈內的小乘禪學 二、印度文化圈內的大乘禪學 三、印度文化圈內的密乘禪學 佛教禪學在漢文化圈內的發展 一、印度大小乘禪在中國的早期流傳 二、華化禪學的建立及發展 三、禪淨交融與中國禪學的衰落 四、日本佛教禪學 五、朝鮮、越南的佛教禪學 佛教禪學在藏文化圈內的風貌 一、前弘期藏傳禪學 二、後弘期藏傳禪學 第二章 由禪思所見的身心世界 緣起心樞論 一、緣起法則 二、佛學對心理現象的觀析 三、佛學的物質觀 四、從心色不二到萬法唯心 法印與心印 一、三法印 二、實相印 三、心性與心印 無上瑜伽身心不二論 一、細身與細心 二、最細風心與「光明」 三、即身成佛與他力加持 第三章 禪定的基本方法 禪定的名義、種類及修習次第 一、禪定的名義 二、佛教禪的種類 三、止觀雙修及其次第 修定資糧及五調之要 一、發心、持戒及余資糧 二、時地財侶等必要條件 三、棄五蓋與調五事 顯教修止略要 一、修止門徑 二、念知思舍四要 三、深入正定的次第 顯教修觀略說 一、小乘苦、空、無我觀 二、大乘諸法實相觀 三、大乘性宗觀心法要 密乘止觀 一、四部密法本尊瑜伽 二、無上瑜伽氣脈點修法 三、菩提心觀與無相瑜伽 顯密頓悟禪 一、開悟得見之門徑 二、頓悟禪之傳授 三、開悟之層次與諸宗之見地 四、從悟起修的方法及次第 禪定中身心的變化及偏差糾治 一、生理變化及身病之對治 二、心理變化及心病之對治 三、「魔事」及外緣干擾所致心理的病態變化 第四章 佛教禪學與東方文化 佛教禪學與印度瑜伽 一、古婆羅門教瑜伽與早期佛教禪學 二、大乘禪學與印度教瑜伽之交涉 三、密乘瑜伽與晚期印度教瑜伽 四、近現代印度瑜伽的啟示 佛教禪學與道教仙學 一、初期禪學對仙學的依附 二、禪學與仙學的雙向影響 三、禪與內丹的融合 佛教禪學與宋明新儒學 一、宋明諸儒之出禪歸儒 二、宋明儒學的靜坐存養功夫 三、禪宗與理學心性論 四、宋明儒學對禪的攻訐與影響 佛教禪學與其他宗教 一、佛教禪與基督教禪 二、禪與伊斯蘭蘇菲派 三、佛教禪學與神、苯等教 禪與東方藝術 一、為禪定服務的多種藝術形式 二、禪定題材與文學藝術 三、禪與東方藝術境界、審美情趣、創作方法 禪與武術 一、少林武術淵源 二、禪與武術的關系 禪與東方民族文化心理素質 一、禪與東方人生態度 二、禪與東方情感方式 三、禪與東方思維方式 四、禪與東方價值觀念 第五章 佛教禪學與現代「人學」 禪定與現代醫學 一、佛教醫學體系與心身、行為醫學 二、禪定治病與氣功療法 佛教禪學與現代氣功 一、現代氣功對佛教禪學的繼承 二、現代氣功對禪定的檢驗與解釋 禪定與智力開發 一、佛教對全智的追求 二、智慧修學與禪定 三、禪定與益智氣功 禪定與特異功能 一、佛教與神通異能 二、五通八悉地與特異功能 三、禪定得通之方法 四、禪定得通的原理 禪定與長壽 一、佛教與長壽 二、延壽禪法及其原理 三、舍利、自焚、虹化與生命自控 禪定與生理、心理、行為 一、禪定與生理潛能開發 二、禪定與心理學 三、禪定與道德、行為 結語 東西方文明雙向交流中的禪 |
ISBN | 9787802214989 (平) |
點閱次數 | 899 |
建檔日期 | 2010.07.0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