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福井文雅
;
徐水生
;
張谷
|
出版日期 | 2010.05.01 |
頁次 | 291 |
出版者 | 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wdp.com.cn/
|
出版地 | 武漢, 中國 [Wuhan,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本書系著眼東亞文化圈生成與發展的曲折多致歷程,所選擇的論著,或總論整個東亞文化圈諸國間的文化互動(如池田溫的《東亞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漢字文化圈的思想與宗教》),或用力于東亞文化圈某一國度的文化史(如鈴木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義》、森貞彥的《(菊與刀)新探》、上垣外憲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討東亞文化圈內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史(如古瀨奈津子的《遣唐使眼裏的中國》、阿部洋的《中國的近代教育與明治日本》、劉岸偉的《小泉八雲與近代中國》)。就浩博的東亞文化而言,這些論著所述當然只是冰山一角,卻也可以一斑窺豹、以蠡測海。
|
目次 | 概觀:漢字文化圈的思想和宗教——儒教、佛教、道教 一、儒教 二、中國佛教 三、道教 儒教的仁愛與佛教的慈悲區別何在?——“仁”的本質 一、問題之所在 二、漢語“愛”的字義 三、佛教中“愛”的字義 四、“慈悲”與“愛”的比較 五、對某種反駁的回應——附結論 持續努力則人性可變?——“青出於藍”的真意 一、問題之所在 二、“青出於藍”的本義 三、《勸學篇》的思想結構 四、結論 性善論和性惡論——東西方的人性觀 一、荀子的性惡論 二、性惡論的真意 三、東西方的人性觀 佛教“照千(於)一隅”爭論的盲點——何謂“隅”? 一、爭論的開端 二、被忽視的問題點——“隅”的意義 三、關於“照千一隅”新解釋的疑點 四、“照於一隅”的真意 五、解決為何竟需二十餘年? 講經儀式和“論義” 一、佛教禮儀研究的重要性 二、講經儀式的順序 三、“論義”形式的概要 四、都講和麈尾的職能 五、“論義”的意義 六、日本講經儀式的流變 古漢文訓讀的長處和問題 一、古漢文等於漢語嗎? 二、古漢文音讀的優點和條件 三、古漢文教育的目的 馬來西亞的華人佛教管見 一、馬來西亞國 二、馬來西亞的寺院及其活動 …… “道家”、“道教”的系譜和異同點 佛教和道教的交流 上古日本與道教的關係——期刊連載討論 有關道教的諸問題 後記 |
ISBN | 9787307076211 (平) |
點閱次數 | 861 |
建檔日期 | 2010.08.05 |
更新日期 | 2010.08.0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