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個人宗教性 : 臺灣地區宗教信仰的另一種觀察=Personal religiosity : a new observation of religious belief in Taiwan |
|
|
|
作者 |
宋文里
;
李亦園
|
出處題名 |
清華學報
|
卷期 | v.18 n.1 |
出版日期 | 1988.06 |
頁次 | 113 - 139 |
出版者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2.hss.nthu.edu.tw/bin/home.php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個人宗教性」的概念乃是從感情、行為和經驗的角度所理解的宗教現象。由此一概念出發所做的探討,在中國傳統宗教信仰的研究上,尚屬起步之作。本研究企圖回答有關傳統宗教信仰的兩個根本問題,其一是:所謂「無信仰者」究竟有沒有些什麼信仰?其二則為: 不同類別的人在信仰上究竟會有什麼不同?為回答以上兩個問題,研究者先參兆李亦園〈1987〉所提的民間信仰概念架構,自行編制「個人宗教性量表」〈PRS〉,經因素分析後,確定本研究所愈探討的個人宗教性含有八個因素,分別定名為「個人信仰」、「術數」、「善惡」、「宗教活動」、「人生」、「死後世界」、「物性」、「生育」。然後將PRS將其他題目合併成「宗教信仰與行為研究卷」,在新竹市各區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樣本、進行訪問。全部受訪者共計644名。關於無信仰者方面的發現是:大多數無信仰者,並非絕對的無信仰。他們在不同的層面上各維持著不同程度的傳統信仰。對於不同類別的人在信仰內容上的差異,以信仰類別間的差異最為顯著〈八個因素均有顯著差異〉,年齡之間的差異最不明顯〈只在一個因素上表現顯著差異〉,而教育程度間的差異則介於上述兩者之間〈顯著差異在四個因素上呈現〉。研究者除了對各項發象均有所討論外,也對基本概念和研究方向的問題提出反省與檢討。 |
目次 | 一、前言 114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117 (一)研究對象 117 (二)研究工具 119 (三)步驟 121 三、無信仰者的信仰 121 (一)個體或有機體系統 122 (二)人際關係系統 122 (三)自然關鍵系統 124 (四)綜合討論 126 四、不同類別的人及個人宗教性 127 (一)信仰 128 (二)教育 130 (三)年齡 131 五、討論與結論 132 (一)概念架構與經驗模型 133 (二)關於第一個假說的發現 134 (三)第二個假說的發現 134 (四)未來的研究方向 136 參考書目 137
|
ISSN | 05779170 (P) |
點閱次數 | 1098 |
建檔日期 | 2011.02.11 |
更新日期 | 2019.08.0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